51手记之winbond(一)
1.基本特性
采用与标准8052相同的指令集,全静态设计的低功耗CMOS 8位微处理器
时钟选择:既可使用一个晶体振荡器,也可使用一个外部时钟
1)使用晶体振荡器:内置有晶体振荡器,使用时需在XTAL1和XTAL2之间外接一个石英晶体,同时两个管脚对地需连一个负载电容
2)使用外部时钟:外部时钟源(CMOS型输入)接入XTAL1,管脚XTAL2悬空,时钟频率由内部二分频。
2.存储器
1)程序存储器
32KB带ISP功能的FLASH EPROM(APROM),4KB辅助ROM(装载程序存储器)
2)数据存储器
512字节RAM(其中256字节片内数据RAM,256字节片外数据XRAM)
复位后,256字节的XRAM是关闭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打开:
CHPENR=0X87;
CHPENR=0X59;
CHPCON |= 0X10;
CHPENR=0X00;
3.通用I/O口
4个8位双向I/O口,其中P0为双向三态I/O口,P1、P2、P3为准双向口
P4口是一个4位可编程I/O口,有4种工作模式,其中模式0为与P1口功能相同的双向I/O口,模式1-3下为外部设备的读写片选信号。
P4口的工作模式由P4CONA、P4CONA选择,如需设置P4口为通用IO口,需作如下设置:P4CONA=0X00,P4CONB=0X00;
4.中断系统
有8个中断源,2级中断优先级,比标准51增加了定时器2和外部中断2和外部中断3
中断源中断向量中断优先权
外部中断0 03H 0
定时/计数器0 0BH 1
外部中断1 13H 2
定时/计数器1 1BH 3
串行口 23H 4
定时/计数器2 2BH 5
外部中断2 33H 6
外部中断3 3BH 7
外部中断2,3与标准51的INT0和INT1功能相似,由寄存器XICON控制。
5.定时器
定时器0,1,3分别包含2个8位数据寄存器。RCAP2H,RCAP2L是定时器2的重装/捕捉寄存器
TCON和TMOD控制定时器0,1;T2CON对定时器2进行控制;
定时器2 有3种运行方式:捕捉,自动重装,波特率发生器。在捕捉和自动重装模式下时钟速度与定时器0,1相同。通过T2CON.RCLK和T2CON.TCLK来选择使用定时器1还是定时器2作为串口的波特率发生器,T2CON.RCLK和T2CON.TCLK均为1时选择定时器2为串口波特率发生器,T2CON.RCLK和T2CON.TCLK均为0时选择定时器1为串口的波特率发生器。
T2CON:定时器控制寄存器
位地址 | CF | CE | CD | CC | CB | CA | C9 | C8 |
位符号 | TF2 | EXF2 | RCLK | TCLK | EXEN2 | TR2 | C/T2 | CP/RL2 |
TF2:T2溢出标记
当T2溢出时TF2=1,TD2只能用软件清除
当RCLK=1或TCLK=1时,TF2将不置位
EXF2:T2外部标记
当EXEN2=1时,T2EX/P1.1引脚上的负跳变引起T2的捕捉/重装操作,此时EXF2=1。在T2中断允许时,EXF2=1将引起中断,EXF2只能用软件清除。在T2的向上、向下计数模式下(DCEN=1)EXF2的置位将不引起中断。
RCLK:接收时钟允许
当RCLK=1时,T2的溢出脉冲可用作串行口的接收时钟信号,适于串行口模式1、3当RCLK=0时,T1的溢出脉冲用作串行口接收时钟信号
TCLK:发送时钟允许
EXEN2:T2外部事件(引起捕捉/重装的外部信号)允许
当EXEN2=1时,如果T2没有作串行时钟输出(即RCLK+TCLK=0),则在T2EX/P1.1引脚跳变将引起T2的捕捉/重装操作;
当EXEN2=0时,在T2EX引脚的负跳变将不起作用
TR2:T2的启动/停止控制
C/T2:计数定时
CP/RL2:捕捉/重装选择
当CP/RL2=1且EXEN2=1时,T2EX/P1.1引脚的负跳变将引起捕捉操作
当CP/RL2=0且EXEN2=1时,T2EX/P1.1引脚的负跳变将引起重装操作
当CP/RL2=0且EXEN2=0时,T2的溢出将引起T2的自动重装操作
当RCLK+TCLK=1时,CP/RL2控制位不起作用,T2被强制工作于重装方式。重装方式发生于T2溢出时,常用来作波特率发生器。
6.串行口
串行口与标准51完全相同,可选择定时器1或定时器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选择通过设置定时器相关寄存器实现。
51手记winbon 相关文章:
- 51手记之winbond(二)(11-10)
- Windows CE 进程、线程和内存管理(11-09)
- RedHatLinux新手入门教程(5)(11-12)
- uClinux介绍(11-09)
- openwebmailV1.60安装教学(11-12)
-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选型探讨(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