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Cortex-M3学习日志(四)-- UART0实验

Cortex-M3学习日志(四)-- UART0实验

时间:11-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LPC1768含有4个符合16C550工业标准的异步串口UATR0-UART3,其中UART1具有标准的MODEM接口和RS232。至于RS232的标准是什么样的,这里不在总结了,如果哪位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下维基百科。RS-485是后期出现的一个传输标准,关于它们的特性,下面列表总结一下:

RS-232特性

RS-485特性

最高速率约为20kb/s

与TTL电平兼容

传输最大距离约为15m

传输距离实际达1200m

共模抑制比能力差

共模抑制比能力强

UATR0/2/3可以工作在UART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IrDA模式下,IrDA是红外数据组织(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的简称,目前广泛采用的IrDA红外连接技术就是由该组织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全球采用IrDA技术的设备超过了5000万部。IrDA已经制订出物理介质和协议层规格,以及2个支持IrDA标准的设备可以相互监测对方并交换数据。初始的IrDA1.0标准制订了一个串行,半双工的同步系统,传输速率为2400bps到115200bps,传输范围1 m,传输半角度为15度到30度。最近IrDA扩展了其物理层规格使数据传输率提升到4Mbps。IrDA数据协议由物理层,链路接入层和链路管理层三个基本层协议组成,另外,为满足各层上的应用的需要,IrDA栈支持IrLAP, IrLMP, IrIAS, IrIAP, IrLPT, IrCOMM, IrOBEX和IrLAN等。IrDA的优点是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数据传输干扰小等。关于IrDA的协议与应用这里暂时先不总结,后续学习中会再慢慢涉及到,届时将做深入研究。UATR1具有MODEM接口,能过该接口可以接入电话网络,实现远距离通讯。至于怎么通讯,这里也暂时不总结,因为这一块懒猫也没有深入研究。

关于串口的配置主要涉及到引脚的配置,波特率的配置,帧格式的设置及FIFO设置等。涉及到的寄存器主要有接收缓冲寄存器,它包含即将读取的接收数据。发送保持寄存器,它主要是用来写入发送数据的,中断使能寄存器IER,若是用到中断接收或发送时需配置些寄存器,与之相关联的寄存器还有中断标志寄存器IIR。还有FIFO控制寄存器FCR,它是用来配置先进先出相关的东东的。线控制寄存器LCR,这个寄存器主要就是用来设置帧格式的,与这个寄存器相关联的寄存器是线状态寄存器LSR,用来读取帧格式状态的寄存器。当然还有缓存寄存器SCR,这个与串口操作关系不大。还有自动波特率控制器ACR,配置程序自适应波特率的。还有IrDA控制寄存器,它与红外发送与接收有关。小数分频寄存器FDR,它是波特率配置有关。传输使能寄存器TER,如果这个寄存器的TXEN配置为1,刚只要缓存中有有效数据,就可以通过发送引脚把数据发送出去。还有一个寄存器FIFO等级寄存器FIFOLVL,它是个只读寄存器,用来读取当前FIFO等级状态。此次实验我是用查询方式发送字符到串口,所以很大寄存器没有用到,关于寄存器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LPC1768的数据手册,这里就不再照搬手册了。下面简单说一下这次实验电路图,主要是一个按键,8个LED灯,还有串口0,功能就是按一下按键亮一个灯,等全亮时,再按按键灯全来,然后再按按键时第按一下点亮一个,循环往复,同时哪个灯亮,就发送字符“LedXon”,下面是这次实验的电路图:



1-1实验电路图

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个软件,软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关于串口配置及常用的函数,另一个就是主LED点灯程序,分别在UART.C与MAIN.C两个源文件中,下面把部分代码帖出来,完整部分请参阅附件:

(1)、uart.c源文件

#include "includes.h"

void UARTInit( uint32_t PortNum, uint32_t baudrate )

{

uint32_t Fdiv;

if ( PortNum == 0 )

{

PINCON->PINSEL0 |= (1 < 4);

PINCON->PINSEL0 |= (1 < 6);

UART0->LCR= 0x83;

Fdiv = (SystemFrequency/4/ 16) / baudrate;

UART0->DLM= Fdiv / 256;

UART0->DLL= Fdiv % 256+1;

UART0->LCR= 0x03;

UART0->FCR= 0x07;

}

else if ( PortNum == 1 )

{

PINCON->PINSEL4 |= (1<1);

PINCON->PINSEL4 |= (1<3);

UART1->LCR = 0x83;

Fdiv = (SystemFrequency/4/16)/ baudrate ;

UART1->DLM = Fdiv/256;

UART1->DLL = (Fdiv%6)+1;

UART1->LCR = 0x03;

UART1->FCR = 0x07;

}

}

void UARTSend( uint32_t portNum, uint8_t *BufferPtr, uint32_t Length )

{

if ( portNum == 0 )

{

while ( Length != 0 )

{

while ( !(UART0->LSR & 0x20) );

UART0->THR = *BufferPtr;

BufferPtr++;

Length--;

}

}

else

{

while ( Length != 0 )

{

while ( !(UART1->LSR & 0x20));

UART1->THR = *BufferPtr;

BufferPtr++;

Length--;

}

}

return;

}

int UART0_SendByte (int ucData)

{

while (!(UART0->LSR & 0x20));

return (UART0->THR = ucData);

}

void UART0_SendStr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