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第二节:delay()延时实现LED灯的闪烁

第二节:delay()延时实现LED灯的闪烁

时间:11-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开场白:

上一节鸿哥列出了初学者七大误区,到底什么才是初学者关注的核心?那就是裸机奔跑的程序结构。一个好的程序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多任务操作系统。鸿哥教给大家的就是如何编写这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在main函数循环中用switch语句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的任务切换,再外加一个定时器中断,这两者的结合就是鸿哥多年来所有实战项目的核心。鸿哥的程序结构看似简单,实际上就是那么简单。大家不用着急,本篇连载文章现在才正式开始,这一节我要教会大家两个知识点:

第一点:鸿哥首次提出的“三区一线”理论。此理论把程序代码分成三个区,一个延时分割线。

第二点:delay()延时的用途。

(1)硬件平台:基于朱兆祺51单片机学习板

(2)实现功能:让一个LED闪烁

(3)源代码讲解如下:

#include "REG52.H"

void initial_myself();

void initial_peripheral();

void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

void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

void led_flicker();

/* 注释一:

* 吴坚鸿个人的命名风格:凡是输出后缀都是_dr,凡是输入后缀都是_sr。

* dr代表drive驱动,sr代表sensor感应器

*/

sbit led_dr=P3^5;

void main() //学习要点:深刻理解鸿哥首次提出的三区一线理论

{

/* 注释二:

* initial_myself()函数属于鸿哥三区一线理论的第一区,

* 专门用来初始化单片机自己的寄存器以及个别外围要求响应速度快的输出设备,

* 防止刚上电之后,由于输出IO口电平状态不确定而导致外围设备误动作,

* 比如继电器的误动作等等。

*/

initial_myself();

/* 注释三:

* 此处的delay_long()延时函数属于第一区与第二区的分割线,

* 延时时间一般是0.3秒到2秒之间,等待外围芯片和模块上电稳定。

* 比如液晶模块,AT24C02存储芯片,DS1302时钟芯片,

* 这类芯片有个特点,一般都是跟单片机进行串口或并口通讯的,

* 并且不要求上电立即处理的。

*/

delay_long(100);

/* 注释四:

* initial_peripheral()函数属于鸿哥三区一线理论的第二区,

* 专门用来初始化不要求上电立即处理的外围芯片和模块.

* 比如液晶模块,AT24C02存储芯片,DS1302时钟芯片。

* 本程序基于朱兆祺51单片机学习板。

*/

initial_peripheral();

/* 注释五:

* while(1){}主函数循环区属于鸿哥三区一线理论的第三区,

* 专门用来编写被循环扫描到的非中断应用程序

*/

while(1)

{

led_flicker(); //LED闪烁应用程序

}

}

void led_flicker() //LED闪烁应用程序

{

led_dr=1; //LED亮

delay_short(50000); //延时50000个空指令的时间

/* 注释六:

* delay_long(100)延时50000个空指令的时间,因为内嵌了一个500次的for循环

*/

led_dr=0; //LED灭

delay_long(100); //延时50000个空指令的时间

}

/* 注释七:

*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是小延时函数,

* 专门用在时序驱动的小延时,一般uiDelayShort的数值取10左右,

* 最大一般也不超过100.本例为了解释此函数的特点,取值范围超过100。

* 此函数的特点是时间的细分度高,延时时间不宜过长。uiDelayShort数值

* 的大小就代表里面执行了多少条空指令的时间。数值越大,延时越长。

* 时间精度不要刻意去计算,感觉差不多就行。

*/

void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

{

unsigned int i;

for(i=0;i

{

; //一个分号相当于执行一条空语句

}

}

/* 注释八:

*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是大延时函数,

* 专门用在上电初始化的大延时,

* 此函数的特点是能实现比较长时间的延时,细分度取决于内嵌for循环的次数,

* uiDelayLong的数值的大小就代表里面执行了多少次500条空指令的时间。

* 数值越大,延时越长。时间精度不要刻意去计算,感觉差不多就行。

*/

void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

{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j;

for(i=0;i

{

for(j=0;j<500;j++) //内嵌循环的空指令数量

{

; //一个分号相当于执行一条空语句

}

}

}

void initial_myself() //初始化单片机

{

led_dr=0; //LED灭

}

void initial_peripheral() //初始化外围

{

; //本例为空

}

总结陈词:

鸿哥首次提出的“三区一线”理论概况了各种项目程序的基本分区。我后续的程序就按此分区编写。

Delay()函数的长延时适用在上电初始化。

Delay()函数的短延时适用在驱动时序的脉冲延时,此时的时间不能太长,本例中暂时没有列出这方面的例子,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提到。

在本例源代码中,在led_flicker()闪烁应用程序里用到的两个延时delay,它们的延时时间都太长了,在实战项目中肯定不能用这种延时,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