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深挖NB-IoT技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

深挖NB-IoT技术,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

时间:06-29 来源:网优雇佣军 点击:

1  1G-2G-3G-4G-5G



不解释,看图,看看NB-IoT在哪里?

2  NB-IoT标准化历程
 


3GPP NB-IoT的标准化始于2015年9月,于2016年7月R13 NB-IoT标准完成。

3  NB-IoT设计目标和用例

NB-IoT主要面向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应用,其设计目标:


•低成本、低复杂性:模块成本小于5美元,2020年目标2-3美元
•增强覆盖:164 dB MCL,比GPRS强20dB
•电池寿命:10年
•容量:约55000连接设备/小区
•上行报告时延:小于10S

4  NB-IoT关键技术

如何增强覆盖?

什么叫覆盖?就是最大耦合损耗(Maximum Coupling Loss,MCL),从基站天线端口到终端天线端口的路径损耗。
 


简单定义:
上行MCL=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基站接收灵敏度。
下行MCL=下行最大发射功率-终端接收灵敏度。

NB-IoT的MCL为164 dB。

①提升上行功率谱密度
 


上下行控制信息与业务信息在更窄的LTE带宽中发送,相同发射功率下的PSD(Power Spectrum Density)增益更大,降低接收方的解调要求。

NB-IoT上行功率谱密度增强17dB,考虑GSM终端发射功率最大可以到33dBm,NB-IoT发射功率最大23dBm,所以实 际NB-IoT终端比GSM终端功率谱密度高7dB。

②重传


重传就是在多个子帧传送一个传输块。Repetition Gain=10log  Repetition Times,也就是说重传2次,就可以提升3dB啊。NB-IoT最大可支持下行2048次重传,上行128次重传。

另:接收端无需译码处理增益(约 3-4dB)。

如何降低成本?

①减少协议栈处理开销



如上图所示,NB-IoT舍弃了LTE物理层的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或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等。

②减少不必要的硬件

单天线和FDD半双工模式,降低RF成本。
 


Release 13 NB-IoT仅支持FDD 半双工模式,意味着不必同时处理发送和接收,比起全双工成本更低廉,更省电。
 


另:低速率和低带宽本身意味着芯片处理复杂度降低。

如何省电?

①PSM(power saving mode)

怎样最省电?当然是"关机"最省电啊。

手机需要时刻待命,不然有人打电话给你找不到怎么办?但这意味着手机需不时监听网络,这是要耗电的。
 


但物联网终端不同于手机,绝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每天甚至每周就上报一两条消息,完事后就睡觉。所以它不必随时监听网络,PSM就是让物联网终端发完数据就进入休眠状态,类似于关机,不进行任何通信活动。

②eDRX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即不连续接收。eDRX就是扩展的不连续接收。
 


手机可以断断续续的接收信号以达到省电的目的。NB-IoT扩展了这个断续间隔,可扩展至2.91小时,更加省电。

此外,NB-IoT只支持小区重选,不支持切换,这减少了测量开销;对空口信令简化, 减小了单次数传功耗。

5  NB-IoT与LTE有什么不同?

先来简单回忆一下LTE...
 


无线帧长10ms,子帧1ms,时隙0.5ms,每无线帧内10个子帧,一个子帧2时隙,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子载波间隔15kHz...多么熟悉的身影。

NB-IoT也是一样的。NB-IoT是基于FDD LTE技术改造而来,包括帧结构、下行OFDMA、上行SC-FDMA、信道编码、交织等大部分沿用LTE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简化版的FDD LTE技术。
 


这正是NB-IoT被号称为史上最快完成的通信标准的主要原因(半年多就完成),这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与现有LTE相容,减少NB-IoT的设备和软件投入,以快速抢占物联网风口。

但也有不同之处。以下章节我们一边介绍NB-IoT,一边对比LTE。

5.1 传输方案

 

下行传输方案

NB-IoT下行与LTE一致,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子载波间隔15kHz,时隙、子帧和无线帧长分别为0.5ms、1ms和10ms,包括每时隙的OFDM符号数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都是与LTE一样的。

NB-IoT载波带宽为180KHz,相当于LTE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频宽,即12个子载波*15KHz/子载波=180KHz,这确保了下行与LTE的相容性。比如,在采用LTE载波带内部署时,可保持下行NB-IoT PRB与其它LTE PRB的正交性。

上行传输方案

NB-IoT上行支持多频传输(multi-tone)和单频(single- tone)传输。
 


多频传输基于SC-FDMA,子载波间隔为15kHz,0.5ms时隙,1ms子帧(与LTE一样)。单频传输子载波间隔可为15KHz以及3.75KHz,其中15KHz与LTE一样,以保持两者在上行的相容性;其中当子载波为3.75KHz时,其帧结构中一个时隙为2ms长(包含7个符号),15KHz为3.75KHz的整数倍,所以对LTE系统有较小的干扰。

与下行一样,NB-IoT上行总系统带宽为180KHz。

5.2 部署方式

众所周知,NB-IoT分为三种部署方式:独立部署(Stand alone)、保护带部署(Guard band)和带内部署(In-band)。独立部署适用于重耕GSM频段,GSM的信道带宽为200KHz,这刚好为NB-IoT 180KHz带宽辟出空间,且两边还有10KHz的保护间隔。保护带部署利用LTE边缘保护频带中未使用的180KHz带宽的资源块。带内部署利用LTE载波中间的任何资源块。

不过,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是错误的。在带内部署模式下,有些PRB,NB-IoT是不能占用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