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RS485基础知识,故障分析

RS485基础知识,故障分析

时间:12-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通讯电缆连接不正确(包括接触不良)

物理上不通虽然是最简单的问题,但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正确的电缆连接是完成通信的基础,实际的应用中要确保

接线的正确。

很多时候连接器上的管脚码小,不易看清;焊接工艺上不熟练等都是容易连接错误的问题所在。

当实际的通信电缆长度大于 50 米时,要在总线的两端加匹配的终端电阻。当然这个50 米也不是绝对值,如果大家手

头上有电阻是,可以考虑都加上而不必拘泥于通信电缆的长度。

确保 A、B 信号线的正确连接。如果通讯电缆的A、B 线接反了,将导致0 和1 的信号是反的,颠倒A、B 线。

2、第三方设备的使用问题

当网络中使用了第三方设备,例如 RS232/485 转换器时,问题可能出在转换器上,或者转换器的接线不对,按照电缆

连接图仔细检查,或更换转换器测试。有的转换器需要外部供电,也容易被忽略。

3、编程问题

在确保硬件连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要检查程序是否有问题,包括通信参数的设置,通信功能块的使用,轮询程序等。

可以通过功能块的返回信息判断错误原因,例如波特率设置错误,接收的缓冲区溢出,接收数据块设置过小,发送的数据长

度为0 等。

3.1关于编程方面的问题,使用串口调试软件是最起码的。不管是单独对双方调试,还是联网调试,都可以使用串口调

试软件来发送与监视报文,分析编程指令问题所在。同时也能判读指令是否有问题,接线是否有错的可能性。

3.2编程上切忌先求全,不要一股脑全部编写完再去调试。可以将通讯部分的程序先单独调试,甚至是单独调试发送或

接收;等单独调试完毕后再增加数据处理部分的程序(包括错误报文的处理)。

4、通信模板(或适配器)硬件故障

可以通过更换通信模板的方式测试。更换也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法,当然也容易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影响。

5、干扰问题

这个也是最麻烦的问题,有的时候不知所从。由于实际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问题,所以应该在项

目规划过程和安装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尽量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安装、布线,并做好接地等。

案例 1:

我在连接多台电子产品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个485 通讯时好时坏的现象发生,查不出原因。

我有听说485 的理论通讯长度是1200 米,但事实上没有。解决的方法是加上一定阻值的电阻。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计算。

客观因素:

材料用的是市面上最便宜的网线,抽取2 根线连接无缘的RS485 通讯的;

多台机器的连接方式是星形连接的;(这种方式比较节约成品和连接简单方便)

问题解析:

就是这两点导致的,星形连接方式极其容易导致485 信号反射,从而造成不稳定。建议使用485 集线器解决这个问题。

便宜的网线一般都是合金的,不是纯铜的,电阻相对比较高,并且比较脆易折断形成断点。所以建议不要采用。

485 总线一般接120 欧姆的电阻可以使得波形更加稳定,但是会导致负载降低,并且通信距离减少。

附件2:门禁系统的485 总线结构的布线规范及调试方法

485 总线由于其布线简单,稳定可靠从而广泛的应用于视频监控,门禁对讲,楼宇报警等各个领域中,但是,在485 总

线布线过程中由于有很多不完全准确的概念导致出现很多问题。现在将一些错误的观念作出一些澄清。

第一章 概念澄清

(1) 485 信号线可以和强电电源线一同走线?

在实际施工当中,由于走线都是通过管线走的,施工方有的时候为了图方便,直接将485 信号线和电源线绑在一起,由

于强电具有强烈的电磁信号对弱电进行干扰,从而导致485 信号不稳定,导致通信不稳定。

(2) 485 信号线可以使用平行线作为布线,也可以使用非屏蔽线作为布线?

由于485 信号是利用差模传输的,即由485+与485-的电压差来作为信号传输。如果外部有一个干扰源对其进行干扰,

使用双绞线进行485 信号传输的时候,由于其双绞,干扰对于485+,485-的干扰效果都是一样的,那电压差依然是不变的,

对于 485 信号的干扰缩到了最小。同样的道理,如果有屏蔽线起到屏蔽作用的话,外部干扰源对于其的干扰影响也可以尽可能的缩小。

(3)选择使用普通的超五类屏蔽双绞线即网线就可以?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现在市场上的线材鱼龙混杂,有不良商人利用某种合金来顶替铜丝来做网线,在外面镀铜以

蒙混客户。具体区别方法:看网线截面,如果是铜色的话,就是铜丝,如为白色,则是用合金以次充好。合金一般比较脆,

容易断,而且导电性远不如铜丝,很容易在工程施工中造成问题。线材一般那建议选择标准的485 线,其为屏蔽双绞线,传

输线不是像网线那样为单股的铜丝,而是多股铜丝绞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