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电机控制线路图大全

电机控制线路图大全

时间:12-1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长线作为“KM1与KM2的共自锁线”接到SB2(或SB3),右侧常开接点;从KA常闭接点的空闲端点引出一根长线,接至SB1右侧常闭接点;从KA 线圈的空接点引出两短一长共三根线,短线分别接KM1、KM2未接过线的常开接点,长线作为“KA的线圈线”接至SB1左侧常开接点,将刚接过线的KM1、KM2的两个空常开接点与KA 的常开接点连接,将刚接过线的KA常开空触头与另一个KA常开触头连接,并从此点引出一长一短两根导线,其中短线与电源“2”连接,长线作为“电源线”接至SB1右侧常开(或左侧常闭)接点上。

(4)从刚接过线的KA常开空接点引出一根长线接至速度继电器KS 的两个常开触头,将KS-1,KS-2的空接点与KM1、KM2的线圈线连接。此处注意KS-1与KM1线圈线连接,KS-2与KM2线圈线连接。如果KS与按钮开关较近,则将KS 的引出线接至按钮开关SB2、SB3的左侧常开接点;如果KS与接触器KM1、KM2较近,则将KS的引出线接至KM1、KM2的常开自锁触头上(与常闭触头交叉相连的一端)。

(5)将SB1左侧常闭与右侧常开两接点相连接;将SB2与SB3右侧常开的两接点相连接。

(6)检查所有的接线,确认无错漏后,送电试机。

2、可逆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之二

可逆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之二如图21806所示。


图中KS—1和KS—2分别为速度继电器正反两个方向的两副常开触头,当按下SB2时,电动机正转,速度继电器的常开触头KS—2闭合,为反接制动作准备,当按下SB3时,电动机反转,速度继电器KS—1闭合,为反接制动作准备。中间继电器KA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当操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而用手转动工件和主轴时,电动机带动速度继电器KS也旋转;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速度继电器的常开触头闭合,电动机获得反向电源而反向冲动,造成工伤事故。

图21805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闭合电源开关QS后按SB2,接触器KM1获电闭合并通过其自锁触头自锁,电动机M正转起动,当电动机转速高于120转/每分钟时,KS—2闭合,为反接制动作准备。

当需要正转停止时,按SB1,接触器KM1断电释放而中间继电器KA获电吸合并自锁;KA的常开触头断开,切断KM2自锁触头的供电回路,使其不能自锁;KA的常开触头接通KM2的线圈回路,使KM2获电吸合,此时反接制动开始,当电动机的转速降至约100转/每分钟时,速度继电器KS—2断开,使 KM2断电释放,在中间继电器自锁回路中的常开触头KM2断开,使中间继电器KA也失电释放。
反转的起动及反接制动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似,不再赘述。

可逆起动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之一的参考接线步骤如下:

(1)首先接好电源FU2及热继电器FR常闭触头,引出控制电源“1”与“2”。

(2)将电源“1”接至三个线圈的一端。接触器KM1与KM2的线圈空闲端分别接至对方的常闭触头;从KM1、KM2的两个空常闭触头各引出一长一短两根线,其中两根短线接至对方的常开触头,两根长线为两个接触器各自的线圈线,其中从KM2常闭引出的长线为“KM1的线圈线”,接至SB2左侧常开接点;从KM2常闭引出的长线为“KM2的线圈线”,接至SB3左侧常开接点。

(3) 将KM1、KM2刚接过线的常开触头的空接点,与KA的常闭触头用导线连接,并引出一根长线作为“KM1与KM2的共自锁线”接到SB2(或SB3),右侧常开接点;从KA常闭接点的空闲端点引出一根长线,接至SB1右侧常闭接点;从KA 线圈的空接点引出两短一长共三根线,短线分别接KM1、KM2未接过线的常开接点,长线作为“KA的线圈线”接至SB1左侧常开接点,将刚接过线的KM1、KM2的两个空常开接点与KA 的常开接点连接,将刚接过线的KA常开空触头与另一个KA常开触头连接,并从此点引出一长一短两根导线,其中短线与电源“2”连接,长线作为“电源线”接至SB1右侧常开(或左侧常闭)接点上。

(4)从刚接过线的KA常开空接点引出一根长线接至速度继电器KS 的两个常开触头,将KS-1,KS-2的空接点与KM1、KM2的线圈线连接。此处注意KS-1与KM1线圈线连接,KS-2与KM2线圈线连接。如果KS与按钮开关较近,则将KS 的引出线接至按钮开关SB2、SB3的左侧常开接点;如果KS与接触器KM1、KM2较近,则将KS的引出线接至KM1、KM2的常开自锁触头上(与常闭触头交叉相连的一端)。

(5)将SB1左侧常闭与右侧常开两接点相连接;将SB2与SB3右侧常开的两接点相连接。

(6)检查所有的接线,确认无错漏后,送电试机。

2、可逆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之二

可逆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之二如图21806所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