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选型不可忽视的因素:起振时间
在前面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晶振参数:负载电容 CL,动态电感Lm和动态 Cm 。我们接着往下分析。假设你要选择在2个32MHz的晶振中选一个,一个CL=10pF 另一个CL=16pF,其他参数一样。根据 SimpleLink? Bluetooth low energy CC2540 (可以从这个链接中看到具体内容http://www.ti.com/product/cc2540?DCMP=blog-frequency3&HQS=blog-frequency3-lp1)的说明,这两个晶振它都支持,那你会选择哪个?当然,要视情况而定。
晶振起振时间大概是7-15t,t由如下公式计算:
Lm 、 Rm 分别是动态电感和电阻参数, Rn 振荡器的负电阻。
参数gm 是振荡器的跨导, f 晶体的共振频率,CL 是负载电容。
从这个等式中可以很容易看出CL 越小,起振时间越快。如果你有一个周期循环应用(a duty-cycled application),因为你的系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睡眠模式或者发送接收等待参考时钟开启的时间短,,也许你可以节省你的电源。同时,低的负载电容意味着振荡器的负电阻高,那么振荡器可以维持在低功耗下。有这些电源方面的优势,为什么不选择一个高的负载电容的晶振?答案就是频率的稳定性。空载振荡频率fs如下:
振荡器频率飘移是其负载电容的函数:
这样你可以看出,如果寄生电容改变,就是公式中的Co,如果CL 很大,那么频率变化的就不会很大。但如果使用低的CL晶体管,寄生电容笑的改变不会引起频率的大变动。总之,晶振负载电容的选择需要好好权衡电源消耗和频率稳定 。选择加载电容值具体信息参见 MSP430? 32kHz crystal oscillation application note ,网址是http://www.ti.com/lit/an/slaa322b/slaa322b.pdf?DCMP=blog-frequency3&HQS=blog-frequency3-ap1。
到这个博客为止,已经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我一共分了4部分详细讲解如何合理的选择一个晶振。
如果你没有阅读前两部分,可以从下面提供的网址进行阅读。
第一部分 :http://www.ti.com/blog-frequency3-bp1
第二部分:http://www.ti.com/blog-frequency3-bp2
原文出处:http://e2e.ti.com/blogs_/b/connecting_wirelessly/archive/2014/02/03/frequency-references-startup-time.aspx
更多关于晶振文章,请访问TI无线连接专栏
晶 相关文章:
- 基于DSP实现的LCD液晶屏显示技术(06-04)
- 基于DSP的晶闸管数字触发器的研究与设计(01-20)
- 64位MIPS的起源,回顾及展望(11-02)
- 基于PROTEUS技术的ARM7显示系统设计与仿真实现(11-22)
- uC/GUI在S3C44B0X的移植及其在数据显示系统中的应用(02-15)
- 基于DSP和单片机通信的液晶显示设计方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