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NB-IoT核心使物联网热情高涨,资本市场如注兴奋剂

NB-IoT核心使物联网热情高涨,资本市场如注兴奋剂

时间:06-2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NB-IoT核心协议冻结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除了物联网产业界对此的热情高涨外,最为明显的是资本市场如同注入一针兴奋剂,与NB-IoT相关的上市公司无不实现大涨。不过,虽然标准的冻结对产业的无疑具有很大影响,但整个物联网产业并不会因此而马上实现爆发,而是在未来几年之内逐渐显现出来的。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基于NB-IoT商用所带来的影响可通过三阶段来考察,而且NB-IoT的火爆在客观上有利于LoRa等其他竞争性技术商用的步伐。

NB-IoT给物联网产业带来什么?

从公开资料来看,主要是全球主流的运营商和华为、爱立信等通信设备厂商在大力推进NB-IoT技术,高涨的积极性和投入能够带来多大收益?与以往3G、4G标准商用带来数千亿设备和运营收入不同,NB-IoT是另一番场景:一方面,NB-IoT广覆盖的特点使基站密度大大减少,加上各类基础设施的共用,减少了网络投资成本,建设全国广覆盖的网络投资可能不足百亿人民币,对于通信设备市场来说并不一个大体量;另一方面,NB-IoT极小数据量的传输使流量经营无法实施,运营商仅仅提供连接服务的收入很低。可以说,NB-IoT商用对于运营商、设备厂商带来的直接收益有限。 

1720856869b39d96342

当然,涉及到在未来物联网市场的话语权,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需要全力推进。对运营商来说,一张专用于物与物通信的广域网络是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也是运营商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定位的体现,更何况未来可以探索网络即服务(NaaS)的模式;对设备厂商来说,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各行业的商用,将自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扩展到各行业应用领域。

站在物联网产业整体推进角度,NB-IoT商用更大的意义在于下游终端和应用广泛受益,助力不少传统产业的升级。知名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通过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连接的设备将占据所有联网设备的20%以上,NB-IoT所面向的就是这这个群体以及通过这些设备带来的丰富应用。此前,由于只有成熟的局域网络和高带宽的广域网络技术,需要低带宽、低功耗的这20%的设备没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可以实现联网,低功耗广域网络正好弥补了这一连接短板,让这些设备具有联网的可能,从而带动了上游的芯片、模块的出货量,而且此前已经存在的设备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等也因为连接终端的大幅增加也实现价值提升。

产业影响的三阶段观察

NB-IoT商用的最大受益是下游终端和应用厂商,那么这些受益者是如何实现的?笔者认为NB-IoT的影响是渐进显现的,具有阶段化特征。我们不妨从推动其商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力量着手,笔者以为可以从三阶段来考察其带来的影响,不足之处欢迎探讨。

阶段一:供给拉动强于需求推动,树立规模示范是核心 

647058ab7114af960d7

我们不妨大致将标准确定到网络大规模部署后一年定为这一阶段的时间段。很明显,水、电、燃气、热力等表计行业的终端应用厂商成为NB-IoT刺激下股价上涨的明星。不过,在此前NB-IoT标准研发和试商用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华为、沃达丰、爱立信、高通、中国联通等运营商、设备商积极奔走的身影,但为什么表计类的终端和应用是NB-IoT最先落地的领域呢?这是供给拉动作用下的结果。

从供给方面看,是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来推动NB-IoT网络试验和部署,实现网络的供给。不过,当一张广覆盖的网络部署之初,这张网络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接入终端数量不足,因此供给方所要做的是在短时间内寻找规模化、批量终端,促成这些终端接入网络,正如当年3G商用初期,运营商每年支出数百亿元进行终端补贴,快速增加入网终端的数量一样。

表计类终端作为低功耗广域网络典型的目标群体和需求方,具有规模化、同质化的特点,且已开始尝试智能表计的应用。以水表为例,每年新增水表出货量超过千万台,这一规模化群体若能采用NB-IoT终端使用,则在NB-IoT网络运营初期即可实现大规模的终端接入。所以,即使在表计类厂商初期积极性、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网络供给方仍会大力推动与这一领域的合作。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供给拉动强于需求推动,运营商、设备厂商需要短期内快速推动规模化终端接入。除了表计外,一些具有规模化、同质化终端也可能成为运营商、设备商选择合作的对象,如功能单一的追踪设备。规模化终端培育是重点,从而形成示范效应。

阶段二:供给拉动和需求推动共同发力,应用大范围扩展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运营商、设备商等供给方为主力来推动产业示范形成,那么到第二阶段,对这张网络的需求开始逐渐放量,公用事业、农业、工业、物流、家居、消费电子等各领域开始应用,供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