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WB技术的脉冲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般采用自偏置电路。自给偏置的产生过程简述如下:在外加交流电压超过二极管的接触电位差Φ的时间间隔内,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远小于R,信号源通过小的正向电阻向电容c.充电;当外加交流电压小于D值并使二极管进入反向工作区域时,二极管呈现很大的电阻(与R比较而言),电容C1通过电阻R放电。如果C1R的时间常数比基波电压的周期大得多,则放电电流可以认为是一常数;于是在电阻R上就产生一个压降,其值为I0R,并反向地加在二极管上。由于这一偏压是整流电流引起的,所以随着激励电压幅度的变化,偏压随之改变,从而可以自动调节工作点。偏压电阻值可按下式估算:
c3的原理与c1一样,但其充放电过程与C1相反。如果电路中去掉c3则电路的输出端就没有一个压降,所得的脉冲就是一个高斯脉冲波形;如果电路中有C3,所得脉冲就是一个高斯脉冲的一阶导数。
实验结果
上述公式只能对元器件的值进行大概的估算,还要通过反复实践进行修正。笔者在电路调试过程中,为了得到较窄的脉冲宽度,反复实践修正元器件的值。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31MHz,24dBm的正弦波作为电路的触发信号源,c1和cc可选用几万pF的大电容,偏置电容C3的容值尽可能小。自偏置电阻R为几十Ω或几百Ω,通过对R的微调,可以改变产生脉冲的重复周期。cm和ct分别为7 8 0 p F和390+45pF。LM和L分别为30nH和70nH的空心电感线圈。其中微调激励电感L的感值对脉冲的波形影响尤为明显。图6是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高斯脉冲的一阶导数波形(有偏置电容c3),脉宽1.5ns左右,Vpp为7V。
实践表明,有时理论计算的数值与实际电路的数值相差颇大,其可能的原因是:管子参数的误差及离散性较大;设计中没有考虑寄生参量以及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的影响;大信号(特别是过激励)的理论尚不完善。
- 电-磁振子组合型UWB天线的设计与测量(03-03)
- 新的解决方案加速UWB 物理层验证(06-06)
- 高速串行数据链路的自动化一致性测试(04-15)
- 一种超宽脉冲发生器的设计(02-16)
- UWB系统的测试解决方案(08-27)
- 采用UWB技术的脉冲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