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需直面“三个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一开始能够找出主要城市病并编类,每一类都尝试用智慧城市的办法去解决,这是"专题性"智慧城市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功能模块类——智慧北京;数据共享类——苏州智慧医疗;虚拟城市类——数字南宁;电子政(商)务类——新加坡电子政务网等。然后将专题性的智慧城市系统叠加,能够解决多个"专题性"问题,同时逐步做到能用信息系统攻克某几个公认的现代城市难题,形成"综合性"智慧方案。
由此可见,那些不能促进城市管治效能提高、节能减排、医治"城市病"的所谓智慧城市方案,都属于"空"、"假"、"瞎"智慧,是劳民伤财的。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
万变不离其宗,智慧城市应该朝着城市绿色化作为主要的途径。其中,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与"绿道"建设;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小城镇和宜居村庄建设;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等等,这些都可以智慧化来促进绿色发展,这些是我国进入"城市时代"永恒的社会治理主题。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城市需要文明转型,如果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城市,那两型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什么是生态城市?简单来说就是紧凑混合用地模式;可再生能源占比≥20%;绿色建筑≥80%;生物多样性;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65%;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项目。以上六个方面是生态城市28项主要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第二,城市交通。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上海市委市政府定下谁能解决上海的交通问题,那将获得历史性功勋。各种研究机构都应该列专题进行长期攻关。城市交通实际是空间资源的分配问题。中国城市与国外相比有一些差别,例如广泛存在封闭社区,封闭居民区、封闭厂区与机构大院落等,除必须打通交通"毛细管"之外,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统筹运用多种交通工具,实时感知交通系统的拥堵点等,把城市交通转变成每个驾车者都同步可视的系统是治理的重点。
第三,智慧水务。包括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雨水收集与防灾等,这一系列改进通过硬件建设是不够的,需要软件设施的加强。海绵城市是开发前、开发后径流时间、径流量、径流峰值三大要素保持不变,城市变为一个巨大的海绵。城市自身能利用雨水、渗透水、净化水、循坏用水。这样一来,城市水问题通过智慧水务自身就可解决。
第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和建筑节能。因为建筑能耗可达到30%全社会总能耗。建筑是一个用能大户,但建筑一旦与新能源结合又可以采能,我国如果使用10%的屋顶进行太阳能的转换,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这方面潜力是非常巨大的。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这样一种全方位的、全生命周期的"四节"建筑、是我们永恒的、坚定不移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历史资料的观察,如能把每幢建筑节能、节水做到可视化,就能产生节约15%以上的效果。也就是说任一个居住单元,一旦能显示自身的节水和节能是同类单元的第几位,居民就会积极自主节省,由此可见,简单地信息化就可以解决节能节水的大问题。
绿色的小城镇也非常重要,例如上海"1966"计划,9个卫星城、60个小城镇,如都能做到绿色化、智慧化发展,小城镇市民就能享受到和主城同样的各种生活、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而空气更洁净、住房更便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还应突出对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而城市空气污染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应通过智能化技术进行管理,具体而言,体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对污染源头进行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预警预报、系统反应等五大过程。其次,更重要的是城市是建筑和社区组成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得建筑和社更加绿色。对于各类学校而言,也应该建成绿色校区。绿色校区不仅仅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实验基地,更重要的是绿色环境对学生的良性影响,二者是相互协同发展的。
总之,智慧城市的类型众多,目前至少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美政府服务功能大幅度提高,老百姓能够对政府运行进行监督,帮助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二是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型,城市必须是绿色的,这不仅仅关系这一代人的生活,更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生活;三是市民生活便捷型,关注对百姓生活丰富化和优化的关注。前两种是政府必须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的,并能为第三种企业为主体参与的"生活优化型智慧城市
- 一文解读Qualcomm 5G新空口原型系统和试验平台(10-22)
- 信号完整性中的反射问题原理(12-02)
- F频段干扰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案(09-23)
- 电磁兼容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工控机的抗扰问题(08-14)
- 选择软件定义网络SDN须注意的12个问题(07-03)
- 关于WLAN解决方案的10个问题(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