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施,在实战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能够灵活选择和改变参数,可以提高雷达的可靠性,减轻重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采用新体制雷达,如频率捷变雷达、噪声雷达、无源雷达、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也是抗干扰的有效措施。
3.雷达抗干扰的度量
3.1压制系数
压制系数K'J是衡量雷达对某一种压制性干扰对抗能力的通用标准。它是指干扰对雷达实施有效压制时,所需最小功率PJmin和雷达发射功率Pav之比。如果忽略功率的传输损耗及极化损失,K'J可表示为:
(1)
式中,σ目标的等效反射面积;RJ为干扰机距离;R为目标距离;KJ1为雷达检测单个信号所需最小信干比;BJ为干扰带宽;GJ为干扰机发射增益;T0为雷达信号总的积累时间;Gt为雷达发射增益;g=Ar/ArJ,其中Ar为雷达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Arj为雷达天线在干扰方向的有效接收面积;Lt雷达发射损耗因子;Li为雷达非相参积累损失因子。
3.2抗干扰因子(EIF)
抗干扰因子FJ用来衡量各种抗压制性干扰措施的效果,它是指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后信干比提高的倍数。如果雷达对某一种干扰有N种对抗措施,则总的抗干扰因子FJΣ为:
(2)
3.3雷达的相对自卫距离
当信干比为KJ1时,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称为自卫距离RJ0。而雷达的相对自卫距离,指的是雷达自卫距离RJ0与雷达所要求的作用距离Rm0的比值R"J0。它是能全面反映雷达抗压制性干扰的标准。设(Pav)e=Pav/Lt为雷达的有效发射功率,T0e=T0/Li为雷达的有效积累时间,雷达的有效发射能量为Ee,Ee=(Pav)eT0e,则R"J0可表示为:
(3)
式中PJ1为干扰功率密度。
3.4抗欺骗性干扰概率
雷达抗欺骗性干扰概率,是指雷达不被欺骗性干扰欺骗的概率,它是衡量雷达抗欺骗性干扰能力的标准。设侦察设备侦察出雷达信号的概率为p1,干扰机模拟雷达信号的概率为p2,雷达不能识别干扰信号的概率为p3,则雷达不被欺骗性干扰所干扰的概率为
(4)
在多种欺骗性干扰同时作用时,雷达总的抗欺骗干扰的概率CJ为抗各种欺骗性干扰概率之积,可由下式表示:
(5)
4.结论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雷达干扰与抗干扰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雷达的抗干扰需要对雷达各分系统采取合适的抗干扰措施才能提高雷达的整体抗干扰能力。同时,抗干扰技术需要与适当的战术相结合才能发挥更佳的效能。
作者:梁向如
参考文献
[1] 【美】莱罗艾B.范布朗特,六机部第723 研究所译.应用电子对抗(第二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第四部,1985 年7 月,P216、P76-79;
[2] 【美】Merrill I. Skolnik 主编,王军,林强,米兹中,许绍杰,俞志强,吴文等译.雷达手册,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3 年7 月,P362-379;
[3] 【美】George W. Stimson 著,吴汉平等译.机载雷达导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P893-900;
[4] 李侠主.国外雷达装备技术与发展,2002 年9 月,P66-68;
[5] 刘玉山,许创杰.雷达对抗及反对抗,1996 年1 月,P89-104;
[6] 王心福.雷达恒虚警处理对噪声干扰的影响,电子对抗技术,成都: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2000 年 第15 卷第3 期;
[7] 赵国庆.雷达对抗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年,P124-125、P158-159;
[8] 张锡熊,陈方林,雷达抗干扰原理,科学出版社,1979 年12 月,P237-246;
[9] M.B 马柯西莫夫著,梁百川,郑同良译.抗无线电干扰,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学会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 空军地空导弹学院印,1984 年4 月,P72-74、P100-116、P186-193; [10] 倪汉昌.抗欺骗式干扰技术途径研究,航天电子对抗,航天总公司三院三部,1998.
雷达抗干扰 相关文章:
-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方向(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