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虚拟仪器的诞生史

虚拟仪器的诞生史

时间:01-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1977年,我们通过陌生的电话将我们的首个产品出售给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凯利空军基地。到年底,我们已经发售出去了总计3套产品,并且雇佣了一个兼职的行政助理。
1978 年7月,公司搬迁到了一个600平方英尺的场地。9月份,公司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十分危机关头。虽然大家竭尽全力,但是事情并没有向我们预期的那样发展。然 而,我们没有放弃,而是投入更多的金钱和决心,并且有计划的行动。我们给大约1000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寄去了产品宣传单,建议他们使用通过电脑传送和处 理测量数据的新方法。那些邮件使我们获得了成功,那一年公司销售了78,000美元的产品,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了。
1979年11月9日我专职加入NI公司,Jeff的加入是在1980年2月1日,而Bill则是在1980年4月1日加入的。从此,我们开始了新的征程。

图 1-4 踌躇满志

今天,我可以十分骄傲的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在虚拟仪器领域是一个科技先锋者和领导者,虚拟仪器这一创新理念已经改变了各个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进行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方式。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虚拟仪器解决方案完全依仗于商业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中包括行业标准、计算机及网络。通过采用PC和现成的商业 技术,虚拟仪器通过集成的软件,比如图形化开发环境NI LabVIEW,以及基于PXI、PCI、PCIe、PXIe、USB、1394、WiFi和以太网的模块化测量和控制硬件,降低了用户在测试、控制和设 计领域应用的成本,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封信中,充满了创业的喜悦和成功后的自豪!


成立后的NI公司很快就设计开发出基于IEEE-488.1的硬件扩展版。逐渐稳步上升的销售业绩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他们开始对GPIB接口进行 新的改进。改进后的GPIB将接口总线的传输速率从1Mbytes/s提高到8Mbytes/s。并成为新的国际标准IEEE-488-2003。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NI公司凭借着GPIB总线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业已成为个人计算机GPIB控制器稳定的开发商和供应商。他们在与用户不断接触的 商务活动中敏锐的发现:当时所有的仪器控制程序基本上都是用BASIC语言编写的。要求那些十分精通测试、测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使用BASIC语言来编写 仪器控制程序,肯定不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NI公司的精英们开始设想:如果能够创造、发明一种很实用、很方便的仪器控制软件开发工具或软件开 发平台,必将彻底改变那些测试、测量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仪器控制程序设计的态度。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决定研发一种这样的产品,并从1983年4月开 始迈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第一步。
经过了三年多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这些天才的发明家终于实现了他们当初的梦想。不仅创建了虚拟仪器的理念,还同时发明了一种图形化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图形化程序的设计方法。

1986年,NI LabVIEW 1.0(Mac版)诞生(LabVIEW的版本历史,请参考附录A)。

二十五年来,持续不断地改进,图形化编程的方式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NI LabVIEW图形化系统设计的平台。
无可置疑,NI LabVIEW的诞生的确引发了测试、测量仪器领域的一场革命。

1.1.2 初期虚拟仪器的理念

虚拟仪器理念的诞生之初,受当时技术发展所限,虚拟仪器的主要应用体现在仪器控制方面。常被用于构建基于数字式仪表的大型自动化测试系统。

在这样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中,安置在计算机上的GPIB控制器通过GPIB接口控制和管理着多台数字式测量仪器,并将仪器的测量数据不断地传送给计算机。计 算机按LabVIEW图形化程序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基本模式参见下图。

图 1-5 虚拟仪器——自动化测量系统

图 1-6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NI的Logo

由于测量控制软件在自动化测量系统中不仅起着对GPIB总线地控制和管理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多台仪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和处理。所以,当时的虚拟仪器理念中突出强调软件在自动化测量系统中的作用。

当时的宣传口号“软件就是仪器”几乎随处可见,甚至包括在早期NI的Logo中。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虚拟仪器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软件就是仪器”的提法已经被全新的理念逐渐所取代。
其实,虚拟仪器理念的转变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获得的突破性进展。正因为如此,以这些技术为依托的虚拟仪器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从而导致电子测量仪器进入到一个创新的发展阶段。

1.1.3 现代虚拟仪器的理念

上个世纪未,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应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