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探测器的接线方式
就目前的报警主机,针对前端探测器传递的信号通过编程,可以有三大类处理方式,第一类是常规的报警信号处理,报警主机接到这类信号时,如果报警系统处于布防状态,则将根据所编程的模式类型发出相对应的警情触发,而如果报警系统处于撤防状态,则系统不会对这类信号作出报警触发;第二类是那些经过报警主机编程设置为24小时响应或手动紧急报警的模式,当属于这些模式的探测器传递了报警信号,则不管是否处于布防状态均会发出相对应的警情触发;而第三类则是线路损坏、设备拆动、破坏的报警信号处理,这类信号的传递是为了加强报警系统的自我防范,一旦接收到这类报警信号,报警主机不管是否处于布防状态均会发出设备被拆动的警情。而探测器防拆报警功能的启用与否,与探测器的接线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探测器接线采取了无防拆方式接线,报警主机就无法探测自身系统设备的安全,如果接线方式采取了有防拆接线,或者采取了单线末接线方式、双线末接线方式,则系统就具备了探测自身系统设备安全的功能。当然,如果探测器按照以上三个之一的方式进行接线,那么报警主机在编程时就一定要将涉及这些设备的防区编程为对应的防拆防区、单线末防区或双线末防区,如果设置方式和接线方式未能一致,报警系统将一直认为设备处于破坏状态而不断报警无法正常工作。
那么探测器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达到不同的防拆功能的呢,这就是本篇要重点谈的问题。前端探测器的引线端口一般有六个:电源+(一般标记为+)、电源-(一般标记为-)、报警信号常闭输出(一般标记为NC或ALARM)、报警信号公共端(一般标记为C或ALARM)和两个拆信号输出口(一般标记为T或TAMPER),通过不同的线路接线和电阻配接,共有四种主要的方式,在这里我们以PyroNIx XS双元被动红外探测器为例说明:
1.无防拆接线 不启用探测器的防拆功能,报警系统无法感知探测器是否遭到破坏,这种方式的接线在报警主机不设置单独的防拆防区或防拆设置,探测器的信号线材只需四芯。其接线方式最为简单、可靠,但安全性差。在这种接线方式下,报警主机只能感知探测器是否被警情触发,而无法探测到其它诸如盒盖被打开,线路被破坏(当线路被短路报警系统依然认为探测器工作正常,而当线路被剪断或探测器失电则报警系统认为警情发生)。
2.单独防拆防区接线 采用将探测器防拆端口信号专门接入报警主机专用的防拆防区,这种方式的接线可靠、简单,通过报警主机对防拆防区单独编程达到设备、线路防拆。因为需要额外的线路传递防拆信号,因此探测器的线材选择必须选用六芯以上。在这种接线方式下,当出现探测器盒盖被打开,线路被剪断或探测器失电时,无论报警系统是否处于布防状态,报警主机对应的防拆防区将被触发发出设备被拆动报警,但这种方式对探测器防拆接口或线路被短路时不会有报警触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单线末电阻接线 这种接线方式具备了基础的设备防拆识别,且无需在报警主机设置单独的防拆防区,探测器的信号线材也只需四芯即可,只需要将探测器对应的防区设置为单线末防区。在这种接线方式下,报警主机通过对探测器信号线不同状态输出的不同电阻值来判断所发生的警情是何种警情。
线末电阻的具体规格不同品牌型号的报警主机有各自的规范,常用的有1KΩ、4.7KΩ、5.6KΩ、6.8KΩ,这里我们以Pyronix Matrix系列主机的规范为例做介绍。
在未发生任何警情和设备线路破坏时,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线端电阻为4.7KΩ,这时报警主机判定为防区闭合探测器正常无警情;当处于常规的警情触发,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线端电阻为无穷大(即开路),这时报警主机判定为
报警探测器接线方 相关文章:
- 频宽、取样速率及奈奎斯特定理(09-14)
- 为什么要进行信号调理?(09-30)
- IEEE802.16-2004 WiMAX物理层操作和测量(09-16)
- 为任意波形发生器增加价值(10-27)
- 基于PCI 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09-30)
- 泰克全新VM6000视频测试仪助力数字电视等产品测试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