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综合文库 > 微波遥感信息科技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

微波遥感信息科技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

时间:05-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了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新的辐射计工作机理,研发了全极化辐射计,并应用于以被动方式探测海面风场;⑤发展了全电磁波参量遥感的机理与理论,开展了针对遥感应用的电磁波与介质相互作用及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等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反演理论模型,取得了一批全方位的应用成果;微波遥感已成为涵盖毫米波、亚毫米波的遥感技术科学。

目前国际上发展的微波遥感前沿技术包括:合成孔径技术(包括条带式、聚束式、干涉式、逆合成式及圆迹式等);散射测量(包括扇型波束、笔形波束、全极化散射计及可视化)技术;高度测量(包括超高精度、三维成像、动目标探测及可视化)技术;辐射计技术(包括全极化辐射计、合成孔径应用及亚毫米技术等)。这些前沿技术都可以编队飞行,形成分布式平台,形成新的强功能的虚拟传感器网。微波遥感将以空基分布式多体微系统为平台,其功能更为强大,将成为全新的空基观测体系。

2.2、中国微波遥感发展简单回顾

中国微波遥感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30余年。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是197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钱学森院士召开的全国遥感规划通县会议。此次会议以王大珩院士为顾问,相关单位专家参加,拟定了我国遥感发展规划,其中微波遥感发展规划成了以后发展我国微波遥感的指导性文件。从那以后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研究阶段;第二阶段,微波遥感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攻关重要项目,进行了基础研究及基本型遥感器研制并开始了若干应用研究;第三阶段,进入了航天遥感阶段,在这一时期研制了星载遥感设备,发展新的遥感器,继续进行基础研究和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同时利用国外数据进行应用处理,为以后国产数据处理做准备。这一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在神舟4号飞船上,首次飞行了我国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在应用方面,我国利用微波遥感技术成功进行了自然灾害监测,为防灾、减灾做出了贡献;第四阶段,我国微波遥感已成为多个型号卫星的主要载荷,风云三号(FY-3),嫦娥工程,海洋二号(HY-2)及其他卫星上都将装载微波遥感器。

定标与校准工作是微波遥感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已逐步建立相应的定标校准方法及真实性检验方法,研发了所需的设备,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开始建立野外定标场。未来我们将更加重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

表1中列出了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自行研发的微波遥感系统。

表1、中国微波遥感系统

注:表中完成单位空间中心即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电子所指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航天504所和813所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和八院813所。

3、中国微波遥感现状

我国微波遥感研究与应用大致可分为主要为各种卫星型号任务及为预研服务的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及应用研究;为不同应用需求服务的航空系统;为不同应用和基础研究服务的陆基研究;相关基础理论、定标及真实性检验,新的机理研究;各种应用技术研究,包括信息处理、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及其他应用基础研究。这些研究现状在本专辑中已有不少的文章加以论述,本文主要介绍航天微波遥感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3.1、模态微波遥感系统及应用

2002年12月30日发射成功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是我国第一个星载微波遥感器,在轨工作正常,获取了大量的数据。至今我国很多专家和单位已经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在"神4"成功的基础上,未来载人航天任务中将继续搭载新型微波遥感器,目前有关单位都在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3.2、月球微波探测系统

我国探月工程第一期研制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第一期科学目标包括用微波遥感器对月面进行探测,试图取得月壤厚度信息并获取全月表亮温分布及月球两极的相关信息,这将是国际上首次由绕月轨道上进行月表的微波探测,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3.3、风云三号系列卫星微波遥感探测

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一个业务运行系列卫星。我国已发射FY-1和FY-2系列气象卫星,但至今在我国气象卫星上尚未搭载过微波遥感仪器。在FY-3卫星上将装有3种微波遥感仪器:微波成像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在这些仪器中我国首次采用短毫米波段,频率将达到183GHz。该卫星已进入初样阶段,计划近几年发射。

3.2、海洋二号卫星

我国海洋卫星一号(HY-1)发射以来取得了大量的海洋水色数据,为我国海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HY-1卫星将成为一个系列化的业务卫星。根据我国海洋卫星计划,已启动了海洋二号(HY-2)卫星预研工作并将要在已取得的预研成果的基础上正式立项进行型号研制任务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