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整流电源电联接方案的优化设计
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张大卫胡建斌摘要:阐述了目前电化学整流电源电联接方案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效率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和目标函数得以实现,证实了这种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化学整流,损耗,模型,优化
1引言
电化学整流电源是一种高耗能设备,提高整流效率、降低额外损耗是这类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来说,对于符合设计要求(电压、电流、机组效率等)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通常首先按照经验选定整流装置的电路型式,然后根据可以选用的最大器件进行计算整流装置的具体结构[1]。这样设计可以使并联支路数最少,但是效率并不一定达到最高。随着大功率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压接工艺技术的改进,均流问题也不再突出,所以从效率、损耗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
2优化设计
2.1问题分析
优化就是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研究去寻找时间事件的最优解[2]。它一般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为:minf(x),s.t.g(x)≥0,x∈D。其中f(x)为目标函数,g(x)为约束函数,x为决策变量,D表示有限个点组成的集合。一个优化问题可用三个参数(D,F,f)表示,其中D表示决策变量的定义域,F表示可行解区域F={x|x∈D,g(x)≥0},F中的任何一个元素称为该问题的可行解,f表示目标函数。所以进行优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优化模型。
计算电化学整流装置的效率相对复杂,而损耗的计算比较易行和准确,所以一般采用所谓的“分离损耗法”(叠加损耗法)[1],即:η=(1)
式中:η表示效率;
PdN表示直流侧输出总功率;
∑ΔW表示整流装置总损耗。
这样求解效率最高的问题就转换为如何使损耗最小。电化学整流电源的损耗包括整流装置损耗、整流变压器和各类电抗器损耗以及一些辅助系统损耗,而整流装置的损耗主要是整流器件和快速熔断器的损耗,所以问题进一步集中在对这两部分损耗的综合评估。
2.2优化模型确定
图1整流臂支路结构
根据上面的分析,优化模型的确定也就是与电联接相关的损耗函数的确定,电化学整流装置整流臂支路结构如图1所示。按照整流装置的运行特点,为抑制空穴积蓄效应产生的换相过电压整流器件并联RC回路,其电阻R上的损耗在整流装置的总损耗中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整流装置的损耗主要包括整流器件正向损耗、反向损耗和快速熔断器损耗三部分。
表1常规设计与优化设计结果的比较
设计结果比较 | 三相桥式二极管30kA×3/546V型电化学整流装置电联接设计 | ||||
---|---|---|---|---|---|
并联支路数(N-1运行) | 器件正向平均电流 | 电流储备系数 | 均流系数 | 整流装置效率 | |
传统设计结果 | 6 | 3000A | 3.06 | 0.85 | 99.31% |
优化设计结果 | 8 | 2400A | 3.264 | 0.85 | 99.33% |
(1)整流器件正向损耗计算
电化学整流装置中整流器件正向损耗ΔWZ为:
ΔWZ=U0IA(AV)+IT2ron(2)
式中:U0为导通门槛电压;
IA(AV)为整流器件平均工作电流;
IT为整流器件电流有效值;
ron为导通电阻。
对于整流臂为nb个器件并联,共有m个整流臂的整流装置器件正向损耗ΔWGZ为:ΔWGZ=m(U0IA(AV)+IT2)(3)
式中:IA(AV)=Id×KAi/(m×KI)
IT=KATIA(AV)
其中:Id为设计输出直流电流;
KAi为电流储备系数;
KI为均流系数;
KAT为整流器件电流有效值与平均值关系系数,对于三相桥式整流为1.732。
(2)整流器件反向损耗计算
对整流臂数m,每臂并联支路数为nb的器件反向功率总损耗ΔWGF为:
ΔWGF=m·nb·UF(AV)·Ir(AV)(4)
式中:UF(AV)为整流器件反向电压平均值; Ir(AV)为整流器件反向平均电流。
对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UF(AV)=Udio
Ir(AV)=Ir
其中:Udio为所设计整流装置的理想空载直流电压;
Ir为整流器件反向平均漏电流。
所以ΔWGF=0.5×m·nb·Udio·Ir(5)
(3)快速熔断器损耗计算
对整流臂数m,每臂并联支路数为nb的快速熔断器总功率损耗ΔWGR为:ΔWGR=m·IT2··[1+α(t-t0)](6)
式中:RRD为快速熔断器冷态电阻;
t0可按20℃计算;
t风冷时取120℃,水冷取75℃;
α为电阻温度修正系数取0.0035/℃。
根据上述三部分损耗的描述,所以优化模型为:
f(x)=ΔWGZ+ΔWGF+ΔWGR(7)
2.3优化算法的确定
通过对以上优化模型的分析,搜索空间为离散空间,且模型本身并不复杂,所以采用离散系统最小值原理的优化算法是比较合适的。具体在已知优化模型基础上如何转化成优化目标函数的方法,文献[3]中叙述的比较详细。
优化的约束条件为,目标函数中的相关设计系数以及理
- 优化太阳能系统新招:用微型逆变器连接太阳能板(12-08)
- 基于优化电源模块性能的PCB散热布局技术设计(12-24)
- 基于一种新型逆变器优化光伏系统详解(11-30)
- 集成低功耗输入驱动器和基准电压源的16位6 MSPS SAR ADC系统,针对多路复用应用优化(02-04)
- 基于二叉树的CVSL电路优化方法(01-17)
- F6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的优化分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