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可携式产品电源技术与趋势探讨

可携式产品电源技术与趋势探讨

时间:09-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摘 要:

随着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可携式导航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用户希望它们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使用更加便捷,但是对于可携式电源系统的设计师来说,他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能够快速方便的充电,安全高效地使用等,他们不但要考虑电源本身的参数设计,还要考虑电器设计、电源管理设计、PCB设计、电磁相容性设计、热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兴起,带动电源芯片市场成为电子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据英国IMS Research公司预测资料,全球电源IC市场的规模今后5年内将以年均10%的速度扩大,到2011年该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50亿美元。除了配备电源IC的家电的供货量增加之外,复合电源管理的设计也趋于增加,而且电源效率高的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些都将推动市场的增长。另外,在调查的对象当中,除市场核心产品稳压器外,还包括电源控制、驱动IC及电源管理单元PMU。另据市场调研公司Databeans 的分析资料,随着市场对电子元器件需求的强劲增长,特别是在通信和消费电子的共同推动下,未来5年,电源管理晶片(包括集成和分立元器件)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其中仿真器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而以DC-DC转换器、低压差稳压器和电池管理表现最为抢眼。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可携式电子产品不管是由交流适配器供电还是由锂电池供电,工作过程中,电源电压都将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为了保证供电电压稳定不变,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采用稳压器供电。稳压器能够提供一种不随负载阻抗、输入电压、温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稳定的电源电压、低压差稳压器因其能够在电源电压(输入端)与负载电压(输出端)之间保持微小压差而著称。例如,如果锂电池电压从4.2V(全充电)下降到2.7V(几乎全放电),而LDO可在负载端保持2.5V恒定电压。

LDO通常包括一个基准电压源、一个比例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比较环节、一个回馈放大器和一个串联调整管组成(双级型电晶体或FET管)组成,用放大器控制稳压器的压降维持要求的输出电压值。例如,如果负载电流下降,会引起输出电压显著上升,误差电压增大,放大器的输出上升,调整管两端的电压会增加,因此输出电压回到其原始值。

在图1中,误差放大器和PMOS电晶体构成压控电流源。输出电压VOUT按分压比(R1,R2)成比例下降,并且将其与基准电压(VREF)比较。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控制增强型PMOS电晶体。

稳压器的“压差”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压差,如果此输入电压继续减小,那么该电路便不能稳定。通常认为当输出电压下降到低于标称值100mV时是达到的目标。表征LDO稳压器的关键指标取决于负载电流和调整管的PN结温度。

在图1中,调整管是PMOS电晶体。然而稳压器可能使用各种类型的调整管,因此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调整管类型对LDO分类。不同结构和特性的LDO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四种类型的调整管示例如图2所示,包括NPN双核型电晶体,PNP双核型电晶体、复合型电晶体和PMOS电晶体。

对于给定的电源电压,双核型调整管可提供最大的输出电流。PNP优于NPN,因为PNP的基极可以与地连接,必要时使电晶体完全饱和。NPN的基极只能与尽可能高的电源电压连接,从而使最小压降限制到一个VBE结压降。因此,NPN管和复合调整管不能提供小于1V的压差。然而它们在需要宽频宽和抗容性负载干扰时非常有用(因为它们具有低输出阻抗ZOUT特性)。

PMOS和PNP电晶体可以快速达到饱和,从而能使调整管电压损耗和功耗最小,而允许用作低压差、低功耗稳压器。PMOS调整管可以提供尽可能最低的电压降,大约等于RDS(ON)XIL,它允许达到最低的静态电流。PMOS调整管的主要缺点是MOS电晶体通常用作外部器件,特别是当控制大电流时,从而使IC构成一个控制器,而不能构成一个自身完整的稳压器。

一个完整稳压器的总功耗是:

PD =(VIN - VOUT)IL + VINIGND

上面关系式的第一部分是调整管的功耗;第二部分是电路控制器部分的功耗。有些稳压器的接地电流,特别是那些用饱和双级型晶体管作调整管的稳压器会在上电期间达到峰值。

LDO通常使用一个回馈环路在输出端提供一个与负载无关的恒定电压。因为对于任何高增益回馈来说,环路增益传递函数中极点和零点的位置都决定其稳定性。

基于NPN管的稳压器具有低阻抗射极负载输出,倾向于对输出容性负载很不敏感。然而,基于PNP管和PMOS管的稳压器具有较大的输出阻抗(在基于PNP管的稳压器中具有高阻抗集电极负载)。此外,环路增益和相位特性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