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具道路照明仿真显示
从上面的模拟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反射系数的模拟方法有下面一些优点:
a1 根据需要, 可以任意安排道路及其附属物体的位置并决定道路和天气的状况, 从而大大加强了模拟的灵活性。
b1 它不需要做任何的实验工作, 完全是计算机的自行模拟, 因此不会受天气、测量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a1 使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知道路面和物体上的每一个点在光线入射方向上的反射系数, 而这种反射系数一般比较难得到。
b1 由于此种方法涉及大量的查找数据库的操作, 并且需要对视场中的每一点都要进行模拟, 所以计算的工作量很大, 这决定了模拟的时间会比较长。
2.2 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方法
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方法是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数码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模拟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真实场景的作用而绕过反射系数之类的棘手问题。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需要得到一个比例关系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包括了吸收、反射、散射等复杂的光学过程。所以根据这个比例数据库, 就可以得到待测前照灯的照明效果模拟图。采用这种方法的程序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流程图
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方法的优点如下:
a. 原理非常简单, 没有涉及到复杂的光学转换过程, 所以程序的结构清楚, 设计也比较方便。
b. 可以模拟各种道路类型(直道, 弯道, 交叉路口) 在不同状况(晴天, 阴天, 雾天) 下的情况。
这种方法的缺点有:
a. 需要提前选择标准道路并且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 而且一旦拍摄完成之后, 整个道路及其附属物体的位置和特性都固定下来, 所以大大限制了模拟的灵活性。
b. 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是相对亮度, 所以只有当两个前照灯的光型分布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才能在最终的模拟图象中显示出来, 因此精度比较低。
3 应用---AFS 系统
AFS 系统(Advanced Frontlight System) 又名智能化前方照明系统, 是汽车照明的发展趋势, 一般都着重于强调它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目前, 在汽车前照灯的标准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 欧洲标准和美国标准, 两者主要在近光配光上有较大的差别。
欧洲标准特别注重对眩光的控制, 因此在其配光上存在15 度的截止线, 并且照度也比较低。而在美国, 道路大多比较宽阔, 因此对眩光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只要前照灯能够照得更远更亮就可以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迫切要求消除这两种标准之间的差别, 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
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标准中合理的部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协调。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包括多种功能的前照灯系统, 它能根据不同的路况、天气而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这就是AFS 系统。目前的AFS 系统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AL (不利天气下的照明) , BL(弯道照明) , CL (乡间道路照明) , TL (城镇道路照明) , ML (高速公路照明) 和OVL (过顶信号照明) .经过研究, 其中最有利和最需要的是AL , 其次是BL , 处于最后的是OVL , 所以, 在无法全部实现AFS 的功能时, 可以有优先选择。利用汽车灯具道路照明仿真程序对各种汽车前照灯的照明效果进行仿真模拟, 我们发现大多数前照灯都能满足眩光方面的要求,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照度方面, 较远距离的照度能满足要求, 但是在近距离上的照度不足。
汽车前照灯在这方面的缺陷在路况较好, 车辆不多的条件下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像上海, 道路比较窄且错综复杂, 而且道路两侧还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因此就对近距离的照度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海的许多司机总是在晚上将前照灯、位置灯、雾灯一起打开的原因。
利用汽车灯具道路照明仿真程序我们可以模拟AFS 系统的众多功能的照明效果, 并且比较是否有一种功能或者几种功能的综合能否满足近距离照度高的要求。如果有, 那么可以不用对现有的AFS 系统进行修改。如果没有, 就需要向现有的AFS 系统中加入一项功能, 使之能够提高近距离照度。那么这样改进的AFS 系统就可以适用于中国特殊的情况了。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CAD 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发了汽车灯具道路照明仿真程序来模拟汽车前照灯在真实场景中的照明效果。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法: 基于反射系数的模拟和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最后, 本文还探讨了该模拟软件在改进AFS 系统中的应用。
1 介绍
近些年, 在汽车前照灯的生产技术和流程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进展, 这使得汽车前照灯的性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其中
- 电源设计小贴士 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12-25)
- 用于电压或电流调节的新调节器架构(07-19)
- 超低静态电流电源管理IC延长便携应用工作时间(04-14)
- 电源设计小贴士 2:驾驭噪声电源(01-01)
- 负载点降压稳压器及其稳定性检查方法(07-19)
- 电源设计小贴士 3:阻尼输入滤波器(第一部分)(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