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晶闸管抗干扰能力?
晶闸管脉冲触发系统在电力、电子等工业领域(如整流、有源逆变、交流调压、变频器及斩波器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而脉冲触发系统在现场实际应用中能否正常可靠运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系统对现场各种干扰的抗干扰能力。
1.晶闸管受干扰原因:
因为大多数干扰表现为瞬时尖峰信号的形式,即所谓“毛刺”,当其幅值和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极易导致晶闸管误导通,造成晶闸管损坏等严重后果,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尤其在现场环境比较恶劣、而脉冲本身又为强触发脉冲的情况下,因为外界对脉冲系统及脉冲相互间的干扰均较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更成为关键之一。该情况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弱也正能衡量出一种抗干扰措施实际效果的好坏。如直流炼钢电弧炉晶闸管整流装置的强触发脉冲系统即属于此类。直流炉额定弧流为数千至数万安,弧压为数百伏,且直流侧短路是其正常工况,这种工况在熔化期频繁发生,在移相控制过程中,产生较强的谐波电流,在弧流通过的路径如整流装置、短网、直流炉体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剧变电磁场,成为置于其中的脉冲系统的一个较强的干扰源。另外,由于整流装置容量较大,需多只晶闸管并联运行,故采取强触发脉冲以保证并联晶闸管导通的一致性、可靠性,因而脉冲瞬时功率较大,使脉冲相互间干扰也增大。
2.干扰类型
脉冲系统的干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脉冲系统内的相互干扰。另一类是外部干扰源对脉冲系统的干扰。
脉冲系统内的相互干扰
这类干扰主要由共用的电源和地引起,表现为一路脉冲的尖峰干扰信号在对应于其他几路脉冲的时刻出现。这是因为各路脉冲共用一组电源,在一路脉冲触发时,瞬时功率较大,将电源波形拉下缺口。同时,在地线上产生较强的脉冲电流,该电流流经地线上两点间将产生干扰“毛刺”。若接地没处理好,该干扰“毛刺”将通过地线传至其他路脉冲信号上。这类干扰的另一原因是印刷电路板上或线槽内两条平行的信号线的线间分布电容的电容耦合。
外部干扰源对脉冲系统的干扰
外部干扰源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设备内部信号,如脉冲控制柜内其他的强电信号等。二是外部环境,如大电弧电流产生的剧变强电磁场、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大功率整流电路的移相控制产生的谐波、断路器合分过程中产生的过压等。这些干扰主要通过通道传输和电磁耦合等方式干扰脉冲系统。
3.抗干扰措施
抑制脉冲间相互干扰的措施
因为这类干扰主要由共用电源和地引起,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将控制电源和脉冲电源分开,并将各路脉冲电源分开,以减少或消除脉冲间的相互干扰。如有六路脉冲输出,就可采用六组脉冲电源。另外,各电源应采用大容量电容进行滤波,并尽量提高电源输出特性的硬度。
(2)地线要处理好。这包括两点:一是要遵循“一点接地”原则;二是接地电阻应尽量小。在脉冲电路的实际工程调试中,相当大的工作量往往都花在消除干扰“毛刺”上,而这大多是地线没有处理好造成的。因此,这一条很重要。所谓“一点接地”原则,就是指各路脉冲的地应接在一点,以便各脉冲的地电位尽量一致。这里的 “点”既指电路上的一点,也指物理上的一点。接地电阻小就是说一地线应尽量短;二地线还应尽量粗。这样,才能在强触发情况下,脉冲触发电流较大时使地线上两点间的电位差尽量小,减少或消除“毛刺”。图1和图2分别示出合理及不合理的地线接线方法(以六路脉冲为例)。
图1:合理的底线接法
图2:不合理的底线接法
抑制外部干扰源对脉冲干扰的措施
抑制设备内部信号对脉冲干扰的措施
(1)印制电路板采用“铺地”方法,即印制电路板上全部或局部铺上地线,用地线将信号线包围起来,以抑制设备内部信号对脉冲信号的干扰。
(2)脉冲信号线应尽量短。
(3)脉冲信号采用绞距小于1cm的双绞线或屏蔽线。因为双绞线内流过的电流瞬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脉冲信号产生的干扰磁场只在双绞线间极小的间隙内迭加,而在双绞线外广大的区域相互抵消。同样,设备内部信号产生的干扰磁场在双绞线内产生的干扰信号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相互抵消。因此,采用双绞线是一种有效而廉价的抗干扰措施。
(4)强、弱电垂直交叉或分开布线。分开布线即增大强、弱电信号线间的物理距离,可有效衰减其相互干扰程度。若设备内部无足够空间,可使强、弱电信号线垂直交叉,减小其相互干扰。
抑制外部环境对脉冲干扰的措施
(1)脉冲信号线与外部环境干扰源保持尽可能大的物理距离。
(2)脉冲采用双绞线或屏蔽电缆。
(3)脉冲线单独穿管,与其他信号线分开布线。管道应可靠接地,并保证整个
晶闸管 相关文章:
- 什么是晶闸管及其分类图解分析(12-09)
- 晶闸管功率单元的散热设计研究(05-30)
- AT89C2051单片机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01-17)
- 晶闸管及其应用(12-13)
- 可消除高次谐波的一款晶闸管阶梯波逆变器设计(11-29)
- 一种高压大电流光控固体电子放电开关(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