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功率密度二次模块的方法
DC/DC二次电源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高频开关电源。它主要为通信单板上的各种IC供电,其趋势是低电压,大电流,低厚度,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等。产品有小功率非标准品和中大功率标准品两类,后者是目前发展的方向,如全砖,半砖,1/4 砖和1/8 砖。标准产品的功率密度愈来愈高,输出电压愈来愈低,输出电流愈来愈大,产品工艺愈来愈难。
一个生产DC/DC 二次电源模块的公司,必须具有快速的产品响应能力,方能适应通信客户迅速增长的需求。前几年,不少电源公司在开发DC/DC 标准砖类产品中,一般会选择有源箝位正激电路作为主电路,用铝基板作为主工艺,原因是有太多的文献对
有源箝位正激电路作了正面介绍,这些文献对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优点描述如下:
(1)因辅助开关SA ,使变压器的激磁能量得以回馈和利用;
(2)变压器的充分去磁和I,III象限工作可减小变压器的体积;
(3)无开关电压尖峰,消除了吸收电路;
(4)可工作在大于0.5 的占空比范围,从而可提高变压器变比( Np : Ns ),减小原边开关和变压器的导电损耗;减小付边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从而减小其导电损耗;减小滤波电感L 的大小等等;
(5)低压大电流输出时,副边整流用的MOSFET 能方便同步地进行自驱动。要将该电路做成一个好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是它的动态关系复杂,动态指标难以优化,尤其在大动态时,非常容易损坏辅管。与其类似的专利是互补驱动半桥电路,它也是一个美国专利,也有同样的动态问题,而且在轻载时非常容易损坏管子。
现有高功率密度二次模块产品方案的原理和优点
标准DC/DC 二次电源(半砖,1/4 砖)模块,采用了Buck 与DC/DC 变压器相级联的两级电路方案,如图(1)所示。初初一看,这个方案比单级方案(如有源箝位正激电路)的元器件数要多,不太合理。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功率器件的总数并没有增加(因为在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应用场合,输出同步整流MOSFET 即使在单级方案中也要多个并联才能实现效率指标);磁芯和电容元件的总面积也没有增加(因为可以用更小的磁芯和电容)。但由于两级方案容易优化和设计,故模块的电气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具体分析见下面的介绍。
这个方案的第一级是一个同步整流Buck 变换器,它将不稳定的输入电压,调整到后级DC/DC 变压器所合适的输入电压,通过反馈输出和误差放大等,去控制Buck 变换器的PWM占空比,从而稳定输出。DC/DC 变压器的电路和工作波形如图2 所示:
原边两个主管S1 和 S2 采用方波控制,各自的占空比为50%,且互补。有下列稳态关系:
Vo=V1/N, 其中N=Np/Ns
又因为V1=dVin,所以两级总的输入输出关系为:Vo=dVin/N。这个关系与正激电路是相同的。
从图中可知,其副边同步整流的驱动电压为2Vo,是与负载和输入电压无关的常数。对这种方案进行仔细分析后,可知其有如下优点:
(1)因输入MOSFET 的最大耐压为Vinmax,输出MOSFET 的最大电压为2Vomax,故所有功率器件全部可用SO-8 封装;
(2)因DC/DC 变压器由两个铁芯实现,故大电流输出时副边PCB 连线的导电损耗可大大减少;
(3)由于电感放在原边,故其设计更加容易,同时也减少了放在副边时的导电损耗;
(4)副边MOSFET 的自驱动很容易,且其驱动电压固定;
(5)最大工作占空比的设计可由DC/DC 变压器的变比决定,非常灵活;
(6)电路的动态性能优越,环路容易设计和补偿;
(7)可方便多层PCB 的布板,更易提高模块的功率密度,等等。
综上所述 ,这种方案在那些宽输入电压范围,高功率密度,低厚度,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应用场合(如半砖,1/4 砖模块)具有很多单级电路所没有的优点,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动态,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可靠性。
现有高功率密度二次模块产品方案的创新点
此方案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两级电路的级联。它的创新点是敢于挑战传统单级电路的框框,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产品的实现。实际上,两级PFC 与单级PFC 是极为类似的例子,在AC/DC 研究中,大家已逐渐认识到:单级PFC 可能是一个误区,两级才是AC/DC产品开发的最好选择。在DC/DC 研究中,尤其是宽输入范围,低压大电流输出的那些场合,我认为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但是在此方案提出以前,大家都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所以这种想法是更实际的想法,是真正的创新。
作为一个电源产品的开发,实际上是对一个多变量系统进行优化与折衷的过程,所以创新就是一种更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能用最简单的电路实现,那么便是最好的创新。此方案的创新点正在于此。他们的方案看起来非常简单,以至于许多人都会忽略掉,但其变成产品后,且具有最好的性价比。
高功率密度二次模 相关文章:
- 电源设计小贴士 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12-25)
- 用于电压或电流调节的新调节器架构(07-19)
- 超低静态电流电源管理IC延长便携应用工作时间(04-14)
- 电源设计小贴士 2:驾驭噪声电源(01-01)
- 负载点降压稳压器及其稳定性检查方法(07-19)
- 电源设计小贴士 3:阻尼输入滤波器(第一部分)(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