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点

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点

时间:12-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道,并联中电流有很多通道且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中,电路会在导线的岔口处分开,前提是每个导线中都有用电器(如灯泡),然后点流多个导线会和处回合。

一、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我们常见的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常常就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⑴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是一个回路,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⑵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⑶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判断电路是否为串联

串联电路中,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总 = I1 = I2 = I3 =……= In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二、并联电路

把用电器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若干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判断电路是否为并联

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工作,那么这个电路是并联。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I总=I1+I2+…+In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并联电路电压特点:U总=U1=U2=…=Un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都相等

并联电路电阻特点:1÷R总=1÷R1+1÷R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三、并联和串联的不同点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4.怎样判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要判断电路中各元件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就必须抓住它们的基本特征:

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四、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路径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2、拆除法: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

3、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这还要用上面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