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夜视监控:激光夜视技术应用及其选型
有必要选择的问题。以目前的技术只能说,1000米需求以上的无红爆激光,还是很难实现的。
问题七:客户提出“你们单卖激光不?”
这个问题对于厂家来说,也是基本上天天遇到,但就我公司而言,基本上是不卖的,原因有二。第一,使用进口的充氮气封装,光纤输出整形匀化激光,即便单卖,成本也不是一般项目所能接受的。第二,即便单卖了激光,如果搭配不好镜头及摄像机,一样会让甲方对项目感到很失望,这里面,激光跑偏、激光跟摄像机的黑白状态同步、激光跟镜头的同步联动、同步预制位等技术都没有办法实现,最关键的是,普通的摄像机或镜头是否感应激光波长都是问题,因此在明确实际配套设备之前,贸然的出售激光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从实际的经验及教训来看,如果项目用在定点,无需变焦,无需转动云台的情况下,可考虑单配激光,其余情况下确实很难100%保证项目的成功。
问题八:“激光是否安全?它和热成像、微光、红外LED等相比较有什么优势?”
很多用户认为,激光夜视技术是非常好的解决夜视监控的手段,但同时对激光是否会造
成对人体的损害,以及是否会引起火灾等情况产生质疑。在此,对这一问题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做一探讨,以消除用户方的疑虑。
首先从激光是否会点燃物体角度作一分析,目前市场上用于夜视照明的激光器多数集中在十瓦以内,照射距离1000米左右,更近距离的激光功率仅需四瓦,有效照射距离500米左右,激光的扩散如下图所示:
我们仅以最极端的情况考虑,目标物距离激光仅一米,激光扩散角又打到最小只有1度,在这种极限条件下,我们可以计算出,激光的实际照射半径r=1米×tan1°=0.0174米,照射面积计算为:0.000957平方米。而此时光强即便不考虑空气中的衰减,依旧是4W最大功率,那么单位面积(按1平方米计算)功率计算为4/0.000957=4179瓦/平方米。
与此相应,从很多专业的文献资料可以查到,太阳光的光功率在地表平均为1350瓦/平方米,按白天12小时,夜间12小时计算,实际白天太阳光功率不会低于2500瓦/平方米,在中午日晒的情况下,更会远高于平均数据。
换句话说,即便把激光的功率集中到一个点,只照射1米外不到10平方厘米的范围,其所产生的光强度也仅仅和太阳光在同一数量级,完全没有点燃物品的危险。事实上,考虑到激光在空气中的反射与吸收,实际功率根本不可能达到理论值,而且,实际使用中,我们也不可能把激光缩到最小,盯着一米外去“点燃”物体。正常使用环境下,例如照射10平方米范围,实际光强只有0.4瓦/平方米,不及太阳光的万分之一,不会产生任何危险。可以说,激光夜视技术是非常成熟的一种主动照明夜视技术,这也是很多激光厂家能够顺利拿到公安部产品检验报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原因。
激光和其他夜视技术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设备类型
主动夜视监控产品
被动夜视监控产品
红外LED摄像头
激光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ICCD)
热像仪
产品定位(距离)
一百米以内的夜视设备。
三公里以内的夜视设备。可在全黑环境下使用,可以分辨远距离被观测目标的细节。
1公里以内,需在有城市光,月光等微弱光环境下使用。
1公里以内,广角大范围监控条件下使用,无法分辨细节,识别人物。
优势
①价格便宜;
②应用范围广,需求大。(主要用于小区监视,楼道监视以及一些短距离小范围需要夜视监控的场所。)
①性价比相对热像仪和微光夜视仪比非常高。
②图象效果好,清晰可见。可在1公里内识别人,3公里内发现人,真实还原现场情况。
③监视距离远,通用性强,适应环境性强,使用寿命长。风险低。
①体积小重量
轻,适合随身
携带。
②易隐蔽,不易被发现,可用于军事。
①制冷式热像仪观测距离非常远,可达40公里,美军战斗机标配。
②透雾能力较好
劣势
①门槛较低,鱼龙混杂,产品品质很难保证。
②由于技术本身的物理限制,使得LED红外灯的照射距离很难突破100米。
①主动发光,虽然光线人眼不可见,但可被仪器探测出来,在特殊场合不适合使用。
②透雾能力较热像仪有差距。
①对环境照度有要求,在没有月光灯自然光照明的条件下无法成像,且监视距离有限,超过1000米较困难。
②强光照射下,微光管易被烧坏,白天不可用。
③价格高,单一支微光管成本约4万元。
①价格昂贵,制冷式230万以上一套,非制冷式30万左右。
②对使用环境要求高,需目标物和周围环境的温差大才能很好成像。
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夏天效果较差。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如果看人,并且要求识别,则激光的优势是巨大的;如果要看环境,热成像优势是巨大的;在一些近距离场和,LED还是应用的主流;
安防电 相关文章:
- 电源设计小贴士 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12-25)
- 用于电压或电流调节的新调节器架构(07-19)
- 超低静态电流电源管理IC延长便携应用工作时间(04-14)
- 电源设计小贴士 2:驾驭噪声电源(01-01)
- 负载点降压稳压器及其稳定性检查方法(07-19)
- 电源设计小贴士 3:阻尼输入滤波器(第一部分)(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