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一种带有曲率补偿的宽输入带隙基准源设计

一种带有曲率补偿的宽输入带隙基准源设计

时间:12-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模拟集成电路中广泛包含着电压基准和电流基准源。提供参考电平的基准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电路的性能稳定。因此,设计宽输入范围、高精度、低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源具有重要意义[1]。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基准电压源,电路首先使用Wilder结构,实现高电压转化为低电压,其后为启动电路,再接一个带有高阶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源,实现曲率补偿,使基准具有低的温度系数。
1 带隙基准电路
本文提出的带隙基准电路如图1~图3所示。电路由高压转低压模块、启动电路模块、带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核心模块3部分组成。
1.1 高压转低压模块
如图1所示,本模块所有MOS管均采用耐高压器件,并提出Widlar电路结构,可以将10 V~25 V高电压转换为4.0 V低电压,供给后续模块使用[2-3]。

(1)启动阶段分析
VIN电压逐渐升高,将会开启MNDB1与MNDB2管,使得电流流入电阻R3与R4从而开启三极管NPN1与NPN2;NPN1的集电极电压升高,从而开启NPN9管,并控制MNDB3管,使SVIN电压正确建立。
(2)工作原理
电路启动后,NPN9为Widlor结构电路提供负反馈,使环路稳定;电容C1A提供补偿,增加环路稳定性。如图1所示,负反馈回路使NPN1的集电极和NPN2的集电极电流相等。对于一个双极型器件,可以得到:

1.2 启动电路模块
启动电路的作用在于使带隙基准电路脱离简并点,使基准电路正常上电工作[4]。如图2所示,芯片上电时,MP1、MP2 和MP3管开启从而使MP4与MP5支路开启,为基准提供电流偏置。此时基准开始启动,启动阶段MP10与MP11管形成差分对,比较LB4与基准输出电压VOUT的大小。在基准建立时LB4上的VBE电压大于基准输出电压VOUT,因此MN3管开启。将LB1电位拉低,如图3所示,开启MP12、MP13和MP14管。当基准正常工作后,VOUT电压比LB4电压高,关断MN3,基准启动完成。

1.3 带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核心模块
传统的带隙基准只是对VBE的一次项进行补偿。这种补偿精度较低,一般的传统的带隙电压基准的温度系数约为30 ppm/℃,要是带隙电压基准的精度继续提高,就必须对VBE的高阶进行补偿[5]。
本文设计了一种补偿简单的带隙基准电路。该电路特点是器件少,占用面积小,只需在传统的带隙基准电路的基础上,利用PN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通过添加一个串联的电阻R13和二极管NPN8,再与电阻R14并联实现。在补偿电路中,晶体二极管两端电压被偏置在导通电压0.7 V左右即可实现高阶曲率补偿。
由晶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可知,二极管两端正向导通电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即晶体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具有负温度系数[6-7]。随着温度升高,二极管两端电压相应降低,电阻R13两端电压略有上升。正是利用了晶体二极管的这种特性,当补偿电流注入PTAT电流后,抵消了电流中所含的高阶非线性项,实现了高阶曲率补偿。
如图3所示,由于晶体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具有负温度特性,随着温度的提高,晶体二极管NPN8导通电压下降,通过二极管NPN8电流发生变化,与PTPA电流相叠加,达到高阶曲率补偿的目的。
LB1与电路启动模块相连,启动完成后,与启动模块断开。图4所示为运放OP1模块,电路采用电容CC1和调零电阻RC1串联补偿的方法,可提高电路稳定性。

下面分析图3中电阻R13、R14及NPN型二极管对电路的补偿作用。与高压转低压模块分析方法类似,电阻R9=R10,VLB5=VLB6,由式(3)可以得到电阻R11上的电压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输入电压范围宽、高阶曲率补偿结构简单、温度特性较好的带隙基准源。在0 ℃~120 ℃温度范围内,其基准温度系数为0.501 ppm/℃;在输入10 V~25 V时,输出电压摆幅为31.49 mV。从而实现了输入电压范围较宽、精度较高的设计要求,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A/D、D/A转换器等元件中[8]。
参考文献
[1] 冯全源.带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及过温保护电路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 代赟,杨兴.带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流源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2(2):64-66.
[3] SANSEN W M C.Analog design essentials[M].陈莹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毕查德·拉扎维.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 廖敏,周玮.一种二阶曲率补偿的带隙电压基准[J].现代电子技术,2009.
[6] ALLEN P E,HOLBERG D R.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第2版)[M].冯军,李智群,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7] 陈星弼,张庆中.晶体管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 蒋师,杨维明,周一川,等.一种带曲率补偿的高精度带隙电压基准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5):39-43.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