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无线组网技术在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组网技术在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时间:04-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摘 要: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完全以有线方式来组网的应用。分析了IEEE 802.11网络的协议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述了其应用,然后针对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限制,以方便和实用为原则,设计并提出了两种基于IEEE 802.1l的应用于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组网方案及相应的安全解决措施,试验结果证明方案和措施是可行的。文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第一次成功地将无线的组网方式应用于电力系统铁路上的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无线组网;接触网;振动

O 引 言
研究接触网的振动规律,是更好地研究弓网关系,提高机车受流质量和寿命的重要途径,在电气化铁道,特别是在高速电气化铁道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接触网振动试验的特殊环境,有线的组网方式难以较好满足。
而无线网络具有通信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易于实现网络规划和调整、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比较容易等优点。通常应用于不宜或不便布线的场所、频繁变更办公场所的人员、建筑物之间的局域连接等。目前,IEEE 802.11所规范的WLAN技术,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的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以太网的网络性能(包括吞吐量和可用性),并可与以太网几乎无障碍地连接和融合。
在此背景下结合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和条件,设计并提出了两种应用于接触网振动试验系统的组网方案及安全解决措施,试验结果证明是可行的。

1 IEEE 802.1l网络的协议体系及其存在问题
1.1 IEEE 802.11网络的拓扑结构
IEEE 802.1l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两种: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其中,点对点模式(peer to peer模式)又称Ad Hoc模式,是指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方式,一般应用于小型网络,理论上最多连接256台PC;基本模式又称infrastructure模式,指无线网络规模扩充或无线和有线网络并存时的通信方式,这是IEEE 802.11最常用的方式。在基本模式中,接入点负责频段管理及漫游等指挥工作,一个接入点理论上最多可连接1 024台PC(无线网卡),当无线网络节点扩增时,网络访问速度会随着范围扩大和接点的增加而变慢,此时添加接入点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频宽与频段,并可以作为无线网和有线网之间连接的桥梁。
1.2 IEEE 802.11协议标准物理层及相应规范
1.2.1 物理子层
IEEE 802.11对WLAN物理层进行了分层,它们是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PMD(物理介质相关协议)和物理层管理子层。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侦听的分析和针对不同的物理层形成相应格式的分组。PMD子层用于识别相关介质传输的信号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技术。物理层管理子层进行信道选择和调谐,如图l所示。

用于PMD的传输有:FHSS(调频扩频技术),DSSS(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和DFIR(扩散红外线)。MAC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到达PLCP层时,在MPDU前加上帧头,用来明确传输要使用的PMD层,3种方式的帧头格式不尽相同。然后,PLCP进行分组,并根据这3种信号传送技术的规范要求由PMD层传送。如图2所示。

1.2.2 FHSS,DSSS,DFIR的规范
(1)FHSS
IEEE 802.11 FHSS WLAN规定了以2.44 GHz为中心,间隔为1 MHz的78个跳频信道,这些跳频信道被分成3组,每组有26个,分别对应的信道编号为(O,3,6,9,…,75),(1,4,7,lO,…,76)和(2,5,8,11,…,77)。具体选择哪一组由物理层管理子层决定。最大跳跃速率为2.5跳/s。采用两级和四级GFSK(高斯频移键控)分别实现速率1 Mb/s和2 Mb/s。
(2)DSSS
IEEE 802.11 DSSS WLAN将2.4 GHz频段分成11个相互覆盖的信道,每2个信道之间的中心频率间隔是5 MHz。使用长度为11 b的Barker编码。采用DBP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和DQPSK(四相差分相移键控)分别实现速率1 Mb/s和2 Mb/s。
(3)DFIR
IEEE 802.11标准中规定的波长范围为850~950 nm。采用4PPM(位置脉冲调制)和16 PPM分别实现速率1 Mb/s,2 Mb/s。
1.3 IEEE 802.11协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3.1 存在“Near/Far”现象及解决办法
这是由于在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中要检测冲突,设备必须能够一边接收数据信号一边传送数据信号,而这在无线系统中是无法办到的。鉴于这个问题,在802.11中的MAC中,对CDMA/CD进行了一些调整,采用了CD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with CoIlision Avoidance)或者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CDMA/CA利用ACK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即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往返的ACK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达到目的。CSMA/CA通过这种方式来提供无线的共享访问,这种显式的ACK机制在处理无线问题时非常有效,不过这种方式显然增加了额外的负担,所以802.11网络在性能上和类似的Ethernet网相比较在性能上总是稍逊一筹。
1.3.2存在“hidden node”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两个相反的工作站利用一个中心接入点进行连接,这两个工作站都能“听”到中心接入点的存在,而相互之间则可能由于障碍或者距离原因无法感知对方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02.11在MAC层引入了一个新的ReqtLest to Send/Clear to Send(RTS/CTS)选项,当这个选项打开后,一个发送工作站发送一个RTS信号,随后等待接入点回送RTS信号,由于所有的网络中的工作站都能“听”到接入点发出的信号,所以CTS能够让它们停止传送数据,这样发送端就可以发送数据和接收ACK信号而不会造成数据的冲突,这就解决了“hidden node”问题。由于RTS/CTS需要占用网络资源而增加了额外的网络负担,一般只用于那些大数据报上(重传大数据报会耗费较大)。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