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科学认识移动基站“电磁辐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完善,移动基站辐射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公众瞩目的焦点之一,在一些移动通信发展快速的区域尤为明显。
在人们环保、健康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也心存疑虑甚至恐惧,以致“谈辐色变”。这些基站的辐射强度有多大?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记者就公众关注的这些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电磁辐射不等同于电磁污染
近年来,谈起电磁辐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健康杀手”。因为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人们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所以也最容易对其产生恐惧感。环顾我们的四周: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甚至一个小小的吹风机……这些现代生活已经不能缺少的家用电器,其实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既然要“朝夕相伴”,那么就有必要摸清电磁辐射的“家底”。
电磁场是宇宙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物质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电磁场分人工电磁场和天然电磁场。天然的电磁场包括雷电、地磁场、宇宙空间的电磁噪声、太阳系的电磁骚扰等。这类电磁场产生的电磁辐射称为天然电磁辐射,对人体基本上没有任何危害。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等,这些都是人工的电磁辐射。
安徽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副站长程敏告诉记者,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电磁辐射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加之对电磁辐射基本知识的缺乏,大多数人把电磁辐射混同于电磁污染。“谈辐色变”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据程敏介绍,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是自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可谓是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辐射的存在并不是都能产生电磁环境污染。
而电磁环境污染,是指相关设施在环境中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或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并影响他人身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现象。
程敏表示,人们之所以会对电磁辐射产生种种疑虑,最根本的缘故是对它不甚了解。从上述电磁辐射形成机理来看,人类其实一直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电磁辐射虽然普遍存在,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怕。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各种家用电器如:日光灯、电视机、电脑、手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吹风、电热毯等和办公电器都产生电磁辐射。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家用及办公电器,但却并未因为使用它们而使身体受到了伤害。
针对电磁辐射致癌传闻,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曾说过,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一例因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确定案例。
科学基站建设将安全满足通信需求
移动通信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和外界的沟通联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这一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正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基础之一。但同时,移动通信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在大众的心目中仍然是一种神秘的事物,这其中,移动通信的基站电磁辐射也是百姓认知模糊和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
近日,合肥市有一些居民担心移动基站产生的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此程敏表示,
移动公司的通信基站天线高度均在20至55米,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其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辐射强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要求,是安全的。其次,当电磁波穿过一般砖墙时要衰减6分贝,其辐射强度相当于衰减4倍,而穿过带钢筋的墙体要衰减20分贝左右(其辐射强度相当于衰减100倍)。因此,移动通信基站周边的居民是绝对安全的。“去年,有些市民自称由于电磁辐射造成身体不适,结果证明是当事人的心理作用。”程敏说。
合肥经开区一处小区的王先生质疑移动基站为何要建在居民区附近。安徽移动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在城市里因建筑物阻挡使室内的信号衰落严重,有的室内信号强度较低,网络覆盖质量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通信。根据目前无线网络的覆盖特征及容量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基站平均间距应达到200~300米左右,而且基站布局还得均匀,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与通话质量。
该负责人表示,居民小区是用户集中、通信需求旺盛且建筑物阻挡严重的区域,为保证良好的通信服务质
辐射 相关文章:
- 蜂窝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探讨(04-10)
- 关于现代无线网络与辐射相关问题探讨(02-25)
- 基于频谱分析来的RF功率和寄生噪声辐射限制(07-25)
- 微波混响暗室的应用设计(03-22)
- 现代无线网络与辐射(03-04)
- PBG结构的微带贴片天线设计(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