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的无线抄表系统安全性的设计
摘要:将GSM移动通信技术和Meter-Bus总线协议用于远程无线水表抄表系统,可以对用户用水量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减少人力物力,简化布线,实现数据和能量共同传输。为了实现远程无线抄表,采用光电直读技术计量水表数据,Meter-Bus总线读取水表数据,GSM通信网络发送水表数据三者结合的方法,通过微控制器的综合管理,得到稳定可靠的远程无线抄表系统;对数据短信采用对称加密算法,CRC校验、插入随机数、异或、字节置换和映射的方法实施加密操作,提高了系统安全性,适合以MCU为核心的远程抄表系统。
关键词:无线抄表系统;光电直读技术;GSM;Meter-Bus;对称加密
0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综合发展,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应运而生,尤其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但目前国内远程抄表系统一般采用有线方式,有线抄表系统供电困难,尤其在环境恶劣的水表窖井中更为不便。其功耗较大,检修困难,一旦组网,维护成本较高,这将对今后智能化、节约化小区的建设带来极大不便,影响用户正常生活。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GSM通信网络进行远程抄表,将用户用水量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自来水公司,不但可以解决普通用户水表的抄表问题,还可以对用水大户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偷水和管道泄漏的发生。但是GSM网络并没有启用A5对语音数据和信令进行加密,现有的GSM网络无法保障端到端之间的应用层安全,在这种非定向的无线传输环境下传送明文信息,很容易被人监听、冒用和篡改。用水大户用水量较大,准确的水表数据对自来水公司和用户都非常重要,万一在数据传送过程中被人截获篡改,将会给双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很有必要对数据消息进行加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送无误。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GSM网络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给出了一套针对该系统数据加密的方法,提高了数据消息的可靠性。该方法简单实用,占用CPU资源较少,适合在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中使用,对嵌入式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与普及具有参考意义。
1 无线抄表系统的基础和总体设计
整个无线抄表系统包括光电直读式水表表头,Meter-Bus总线接口电路,GSM模块,微控制器和自来水公司计算机终控端五大部分,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功耗,本设计中所有的模块不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各个模块应在微控制器的指挥下定时工作。即抄表系统的所有模块的工作方式为“长时间休眠,短时间工作”。其中,休眠周期(小时、天、周、月)和加密密码由管理员用计算机终控端通过GSM模块发布。微控制器接收GSM模块收的指令后,修改抄表周期和加密密码。同时根据设定的抄表周期通过Meter-Bus接口电路控制光电直读水表表头读取当前的水量值,然后再以短信的形式用GSM通信网络发给计算机终端,实现定时自动抄表。
1.1 Meter-Bus总线
目前大部分光电直读水表通过Meter-Bus通信协议(欧洲标准)实现组网。Meter-Bus是专为“三表”抄表系统设计的总线协议,采用一主多从的结构。所有的从机并联在总线上,通过总线实现主从间的通信,并获得工作的电能。总线仅由一对双绞线构成,工作电压为24 V,由Meter-Bus主机提供。下行通信采用电压调制方式,上行通信采用电流调制的方法。
1.2 光电直读表头
光电直读技术是水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基于该技术水表的水量计量仍由传统的流量计式测量装置构成,读数也仍然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完成。但它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读数装置之外,增加了用黑白条印制的格雷码。格雷码和阿拉伯数字被印制在同一个桶装字轮上,且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读出格雷码所表示的数量就相当于读出了阿拉伯数字的大小,也就是读出了水量计量装置输出的水量值。因此可以采用单片机通过光电技术来读取黑白条表示的格雷码,从而实现自动抄表。该设计采用了单片机,并具有Meter-Bus接口光电直读水表表头模块,将水表数据以ASCII码读出,给GSM模块对信息的传输和MCU对数据的加密提供方便。
1.3 GSM通信网络
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覆盖范围广、不需建立新基站、通信质量高。采用GSM短信抄表不占用语音信道,费用低,投资小,简单可靠,且不受距离限制。因此,该设计使用内核为TC35i(Siemens)的GSM MODEM,微控制器通过AT指令与其通信,利用GSM短信进行收发数据,实现远程抄表。
1.4 关于微控制器的考虑
系统的所有模块的工作方式为“长时间休眠,短时间工作”。经过斟酌,选择NXP公司的ARM7内核的LPC2132作为主控器。原因如下:集成了实时时钟功能(RTC),能在CPU休眠时保持计时的功能,并能在设定的时刻通过中断唤醒CPU;功耗甚小,休眠时电流仅10μA左右;工作电流仅在1 mA/MIPS以下;含有足够控制GSM模块和存储历史数据所需的RAM。
- 解析对云计算的十大误解(06-30)
- 融合是实现新一代门禁及电脑桌面登录安全性的关键(02-26)
- 电力无线应急通信网络的方案及安全性研究(09-07)
- 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及相关的安全措施(04-10)
- 云计算的安全性到底如何?(03-07)
- 直接变频接收机设计可实现多标准/多频带运行(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