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RFID 联手生物识别打造双保险

RFID 联手生物识别打造双保险

时间:04-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第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此外,储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目前国外RFID技术主要集中在车辆的自动识别、高速公路收费、门禁控制、货物跟踪和监控、人流管理、动物的跟踪和管理、生产线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等领域。随着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普及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正在稳步发展。

  近年来,RFID在国内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将极大地促进RFID的应用和发展。据FS公司预测,全球RFID市场到2009年将猛增到100亿美元,其中安全类的应用将占到全球100亿美元份额中的30亿美元市场,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量届时会达到40亿美元。

2常用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惟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生物识别方法具有共性的地方有三点:①普遍性:谁都具有;②唯一性:人人不同;③持续性:不随时间变化。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已经出现了许多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等。但其中一部分识别手段不是因为技术含量高还处于实验阶段,就是在产品化过程中对使用环境有过高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其中很多识别手段的推广与普及。比如虹膜识别和视网膜识别,单纯从安全性上考虑,这两种识别手段的安全性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因为在提取相应的生物模板时需要对虹膜或视网膜进行光学扫描。这一过程会对很多人的眼睛造成不适感,甚至损伤。所以这两种识别手段只有在有特定高机密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就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而言,指纹识别技术和面相识别技术在产品中是被使用最多的。

(1)指纹识别

  指纹是在手指表面凸凹不平的纹路。每个人的指纹纹路在图案,折点,断点和交叉点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每一个上述的点位,都可以作为实现鉴别的特征点。根据权威的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同一枚手指的纹路具备8个以上的特征点。这样就为将指纹作为身份识别对象提供了严格的惟一性保证。而严格的惟一性也是实现身份识别的前提。

  实现指纹识别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些是比较指纹的局部细节;有些直接通过全部特征进行识别;还有一些使用更独特的方法,如指纹的波纹边缘模式和超声波。但是基于识别速度与识别效率的合理性考虑,多数产品采用纪录指纹特征点的方法将即时采集的指纹与模板指纹进行匹配比对,从而完成对指纹拥有人的身份验证。在这一验证过程中主要涉及四个功能:读取指纹图像、提取特征、保存数据和比对。开始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读取到人体指纹的图像,取到指纹图像之后,要对原始图像进行初步的处理,使之更清晰。接下来,指纹辨识软件建立指纹的数字表示特征数据,这是一种单方向的转换,既只可以从指纹转换成对应的特征数据但不能从已有的特征数据转换成为指纹,而两枚不同的指纹不会产生相同的特征数据。同时,有的算法还将节点的方向信息(这些方向信息表明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组合产生了更多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称为模板,被保存为几百个到几K大小的记录。最后,把两个指纹的模板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度,最终得到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

(2)面相识别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多媒体图形识别算法的完善,面相识别技术具备了应用普及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应用中,识别的前提是首先要确认人脸的位置。可以分为静态面相检测和动态面相检测。也可以称为被动面相检测和主动面相检测。在检测出面相并分离出面相后,将对被检测到的面相进行身份确认或在面相库中进行目标搜索。比对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即时截取面相与库存的面相依次比对并找出最佳匹配对象。多数情况下比较常用的比对方法是特征向量描述方法。该方法先确定眼球、鼻翼、嘴角等特征部位的大小、位置、距离、角度等属性,然后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应的几何特征量,经过计算形成描述该面相的特征向量。比对时,利用人脸各器官及特征部位的方位、比例、对应几何关系等数据形成识别参数,与数据库中所有原始参数比较、判断、确认。随着识别算法的发展与完善,面相识别产品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率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
  常用生物识别方法的对比如下表1:

  表1生物识别方法的对比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