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基于RFID技术智能门禁系统的选型分析

基于RFID技术智能门禁系统的选型分析

时间:05-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多个门的管理。并且目前市场上大多8门以上门禁控制器的普遍做法是:主控制器不直接驱动前端设备,而是通过前置驱动单元模块来连接每个门点的输入输出设备。这种通过分控结构增加控制器管理门数量的方式,反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系统故障发生率会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所以选择更多门的控制器虽然在项目的一次性投入上有成本优势,但不考虑后续维护等问题无异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就成本控制与实用性的平衡来说,如果项目要求使用多门控制器,2门或4门控制器是比较好的选择,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则尽量避免选择超过8门的门禁控制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进出刷卡双向控制的门点,有些客户为节约成本使用两个读卡器并接到一个单门控制器上,系统投入使用后才发现不满足门禁记录的管理要求。实际上大多数项目要求双向刷卡门的进出记录能分开统计,这就需要使用双门控制器管理一个门,并且系统要能支持双向门点管理功能,能自动区分门外或门内的开门记录。以科松ACM68系列门禁控制器为例,双门控制器可管理单向刷卡的两个门,或设置为双向控制模式管理一个门;四门控制器可管理单向刷卡的四个门,或设置为双向控制模式管理两个门,通过上位机软件设置为双向控制模式后,用户进门或出门事件类型可区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门禁控制器的选择要综合各种因素,工程商或用户在门禁系统选购时,尽量提供比较详细的项目情况说明,门禁厂商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门禁系统方案和配置。

RS485网络与TCP/IP网络的选择

RS485通讯型门禁系统

RS485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数据接口标准。RS-485通讯线使用双绞二线制,半双工工作方式,可实现多点双向通信。使用双绞线的传输距离与数据传输速率成反比,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00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ps。

因RS-485通讯总线具有布线方便,传输距离远,可多点传输,组网和设备 成 本 低 等 优 点 ,使 其 成 为 传 统 门 禁 系统首选的通讯接口,虽然RS485接口标准用于工业环境通信也存在可靠性差、数据传输速度低等多方面的不足,但基于上述各种优点,短期内RS485通讯接口的门禁系统仍然不会被采用其它通讯方式的门禁系统取代。以下对RS485通讯接口特性进行简要说明,选购RS485门禁系统时可作为参考。

RS485总线上可连接终端的数量跟设备采用的RS485通讯芯片型号有关,各厂家的门禁系统有所不同,一般支持32、64或128台终端,如果项目中的门禁控制器超出单条总线允许的数量,施工时需要增加总线。RS485通讯接口的门禁系统使用电脑串口联机通讯,必须采用通讯转换器实现RS485接口与电脑RS232串口的连接,在大型门禁系统的RS485网络中,可能还会用到多串口卡、信号放大器、RS485集线器等设备。

RS485网络结构虽然简单,但对施工的规范性要求较高,不规范的安装布线将会严重影响通讯质量,在RS485网络的门禁系统工程中,大多数通讯故障是由于前期不规范的施工引起的。RS485总线一定要采用“手拉手”结构连接终端设备,不可使用环形或星形网络,并且总线到门禁终端的分支线长度要尽量短,一般不能超出5米,网络线缆一定要使用屏蔽双绞线,采用屏蔽双绞线能有效降低来自于通讯线周围产生的共模干扰。

TCP/IP网络门禁系统

TCP/IP协议支持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间的互联,是真正的开放式网络通信协议。基于TCP/IP的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兼容性强等优势,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工业、科技的发展。现今门禁系统也正向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时控制方向发展,而这个发展方向正是TCP/IP以太网的技术优势,门禁系统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能保证系统高速、稳定的运行。

相对于RS485网络,TCP/IP网络中每个端口只连接一台门禁设备,单个设备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网络,且利于故障排查和隔离。TCP/IP网络门禁系统支持所有以太网组网方式,结构简单,理论上没有终端数量的限制,系统扩充方便,新增门点只需就近接入网络端口即可,特别适合后期可能存在系统扩充要求的大型项目使用。

通常情况下,在应用于商业性场所的门禁项目中,适合选用TCP/IP网络型的门禁系统。比如写字楼、商务中心、企业单位办公室等场所,一般这些场所已具备现成的网络环境,无需为门禁系统单独搭建网络,减少了施工工程量,并可以节约网络设备成本。另外在监狱等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门禁项目中,采用TCP/IP网络能保证数据高速传输,满足后台实时性监控要求。

在一些住宅小区等场所,一般门点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