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探究SaaS模式的特点及其效用

探究SaaS模式的特点及其效用

时间:08-1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SaaS模式的出现,使企业传统管理软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SaaS模式的管理软件有许多区别于传统管理软件的独特优势。

标签:sAP SaaS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的力量来源于与管理的有效结合。企业掌握了这个根本,就掌握了信息化的未来。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定制化、通用化的阶段,目前进入通用化基础上的行业化阶段。这就需要管理软件供应商深入了解各个细分行业的特点和系统需求,在通用化产品的基础上提供行业化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现有的管理软件已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干变万化和持续变革的需求。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网络的管理软件”)模式的出现,给企业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契机。

二、SaaS模式的产生及发展

SaaS模式最早诞生于美国,在欧美等国已经取得较好发展,sSalesforce、Netsuite、RightNow等专业SaaS软件公司早已存在。微软、Oracle和sAP等传统软件公司已经意识到SaaS带来的冲击,开始苏醒并迅速行动,纷纷研发自己的在线服务产品,提出自己的SaaS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尚未成熟,但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和不断壮大的需要,随着竞争意识的不断加剧,信息化的重要性将很快被认知,并将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同约有三四千万家中小企业,因此,SaaS的潜在市场非常庞大。中国SaaS市场第3季度基于SaaS模式的管理软件企业用户数量达到266.8万。

三、SaaS模式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的要求,与移动通讯和宽带巨联的高速发展同步,移动商务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SaaS模式的出现,使企业传统管理软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SaaS模式的管理软件有许多区别于传统管理软件的独特优势:

1.SaaS模式的低成本性

SaaS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就要控制好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往,企业管理软件的大额资金投入一直是阻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SaaS模式的出现无疑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SaaS模式实质属于IT外包。企业无需购买软件许可,而是以租赁的方式使用软件,不会占用过多的营运资金,从而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可按月或按年交付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购买软件的成本和风险。企业在购买SaaS软件后,可以立刻注册开通。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考察开发和部署,为企业降低了宝贵的时间成本。

2.SaaS模式的多重租赁特性

多重租赁是指多个企业将其数据和业务流程托管存放在SaaS服务供应商的同一服务器组上,相当于服务供应商将一套在线软件同时出租给多个企业,每个企业只能看到自己的数据,由服务供应商来维护这些数据和软件。

有些SaaS软件服务供应商采用为单一企业设计的软件,也就是一对一的软件交付模式。客户可以要求将软件安装到自己企业内部,也可托管到服务供应商那里。定制能力是衡量企业管理软件好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软件开发商在SaaS早期坚持采用单重租赁的软件设计方案。多重租赁大大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和升级成本。

3.SaaS模式灵活的自定制服务

自定制功能是SaaS软件的另一核心技术,供应商的产品已经将自定制作得相当完美。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业务流程,自定义字段、菜单、报表、公式、权限、视图、统计图、工作流和审批流等,并可以设定多种逻辑关系进行数据筛选,便于查询所需要的详细信息,做到SaaS软件的量身定制,而且不需要操作人员具有编程知识。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所需服务,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模式购买相应软件。企业规模扩大时只要开启新的连接,无需购置新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而一旦企业规模缩小只要关闭相应连接即可,这样,企业可以避免被过多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所牵累。

自定制服务的技术是通过在软件架构中增加—个数据库扩展层、表现层和一套相关开发工具来实现。目前世界上只有几家服务供应商拥有此项核心技术,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八百客公司。

4.SaaS软件的可扩展性

与传统企业管理软件相比,SaaS软件的可扩展性更强大。在传统管理软件模式下,如果软件的功能需要改变,那么相应的代码也需要重新编写,或者是预留出—个编程接口让用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在SaaS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新的参数变量,或者制定一些数据关联规则来开启一种新的应用。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参数应用”,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