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气相色谱(GC)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GC)的基本原理

时间:01-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气相色谱(GC)的基本原理

GC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利用式样中个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

气相色谱结构流程

1-载气钢瓶;2-减压阀;
3-净化干燥管;4-针形阀;5-流量计; 6-压力表;4-针形阀;5-流量计; 6-压力表;
9-热导检测器;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

色谱柱(分离柱)

色谱柱:色谱仪的核心部件。

柱材质:不锈钢管或玻璃,内径3-6毫米。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柱填料:粒度为60-80或80-100目的色谱固定相。

色谱法 (chromatography):
一种分离技术
由俄国植物学家Mikhail S. sweett(茨维特 )于1901年创立的。
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在同一推动力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依次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色层法,层析法。
按流动相可分为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