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污染及治理的紧迫性
时间:03-18
来源:中国环保频道
点击:
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是一种能量传输的形式。
二次大战以后,微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播、电视、通信、导航、气象预报、烘烤、杀菌、治癌等等。但是当电磁辐射的能量过强,超过一定的数值之后,它给我们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利益,它也会对仪器设备造成干扰,对人类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目前,电磁辐射已成为继大气、水、噪声之后的“第四污染源”。
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种群效应。热效应是指电磁波照射人体后,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使体内的水分子和电介质的偶极子产生振动,媒质的摩擦作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机体升温。如果吸收的热量很多,人体体温的调节作用已不能把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这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非热效应是指吸收的辐射能量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如果能量过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头晕、疲劳、失眠、眼睛晶状体的损伤等。种群效应主要是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这种效应需要对几代人的研究才能做出结论。
电磁辐射 相关文章:
- 浅谈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及防护措施(10-06)
- 用最佳终端匹配策略降低电磁辐射的干扰(02-11)
- 防电磁辐射的整体屏蔽设计(12-08)
- 电磁辐射与防护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技术(01-04)
- 电磁辐射--世界第五大污染(12-02)
- 如何管理高速数字接口的EMI(10-08)
射频专业培训教程推荐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