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无电解电容线性恒流源的利弊

无电解电容线性恒流源的利弊

时间:05-2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达到23年,远远超过了LED的寿命。但是固态电解电容的价钱比较贵。

那么是不是液态的电解电容就不能做到长寿命呢?完全不是这样,业者都知道日本的红宝石电解电容的寿命在105℃时可以达到10,000小时,而温度每降低10度,寿命延长一倍,在85度的环境温度就可以有4万小时,在75度就可以有8万小时,完全可以满足LED的需要。而其价钱也不是贵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而最近红宝石公司更开发出了寿命更长一倍的小体积LLE系列的电解电容,其105℃时的寿命高达20,000小时,专门供给小体积球泡灯使用。而且国内也已经有厂家可以生产和红宝石媲美的液态电解电容了。

所以电解电容的寿命本来就不是问题。

2.加上电解电容以后功率因数无法提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家规定:根据中国室内照明LED球泡灯标准的草稿中规定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75,但在照明用LED驱动电源通用规范中规定5W,不要求,5W-25W,一级为>0.85,二级为>0.7,美国能源之星对5W的球泡灯没有要求,但对于>5W的LED灯具要求PF>0.7(ANSIC82.77-2002LM-79-08),03/22/2010。所以5W以下对功率因数都是没有要求的。这里也想说几句公道话。我们国家对15W以下节能灯的功率因数没有要求,而15W以上才有要求。

其实功率因数还应该要看是容性还是感性的。通常家里和居民区是以感性为主,因为很多白色家电像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里都有马达,都是感性负载;甚至像电视机、音响等黑色家电里都有变压器,也是感性负载。至于日光灯电感镇流器和节能灯里的电子镇流器也都是感性负载。而电解电容则是容性负载,二者还可以补偿。从这个观点来看,对于采用电解电容的LED灯具,国家在制定标准时,不但不应该对功率因数加以限制,还应该加以鼓励和奖励才对。

不管怎样,因为LED球泡灯主要是用来取代白炽灯。最常用的白炽灯是40W和60W。按照目前LED的发光效率,5W的LED球泡灯就可以取代40W的白炽灯了。过不了1-2年,5W的球泡灯也可以取代60W的白炽灯,所以对于LED球泡灯,功率因数就根本不是问题。更何况即使采用电解电容,只要对其充电电流加以限制也很容易就能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7以上。

由此可见,不论是寿命还是功率因数,采用电解电容都不是问题。

那么像前面那几种方法去掉电解电容以后有什么问题和缺点呢,有的:

1.无电解电容方案会带来发光的闪烁。我们知道LED只有在有电流流过时才会发光,而从图三的电流波形图里可以看出它的发光是以电源频率的一倍(桥式整流)而间断的。在中国就是100Hz,在美国就是120Hz。人类可以感受到的最高闪烁频率是70Hz。这种闪烁,虽然人眼感觉不到,但是不等于对人类没有危害。

据报道,主要的妨碍就是头昏,眼睛劳损,而偏头痛还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另外这种闪烁也会带来闪光效应,在摄影时会出现运动物体的多重影像,这在保安摄像机就有可能丢失重要的画面。国内使用它们的客户就反映过这样的问题。

2.由于LED不是连续导通的,尤其是第三串只在很短时间里导通,而导通时的电流又超过额定值54%以上。这样工作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LED的利用率不高,会使整灯的光效降低,作者曾经亲自测试了采用同样发光效率和同样数量的的LED,一个采用上述的无电解电容恒流源,另一个采用有电解电容的线性恒流源,其结果前者的整灯光效要比后者低15%以上(都是在没有灯罩的情况下用积分球测试的)。另一个问题是其最大电流超过额定电流54%,虽然是短时间,但累计长时间这样工作,有可能会降低LED的寿命。因为LED规定的最大电流只能是比额定电流高16%-25%而已。

3.由于采用了开关工作,从而使线性恒流源的无电磁干扰的特点丧失殆尽。甚至还要加上电磁干扰滤波器。EXC100的电磁干扰实测结果如图八所示。图中蓝色折线为美国FCCClassB的标准,虽然它的测试结果是能够满足标准的。但是作为线性恒流源本来是应该一点干扰都没有的,也根本不需要去做测试,现在还要去做测试,看是否能够满足标准,这无论如何不能看成是一个优点。

另外由于波形失真严重,因而其谐波失真也是比较严重的,如BP5108的谐波就高达25.6%。


图八EXC100的电磁干扰

最后,还要提到这种类型驱动电源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和可控硅调光器连接。因为可控硅调光器要求纯阻负载,而现在这类驱动电源采用那么多措施以后,功率因数接近1,当然可以和可控硅调光器连接了。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优点”呢?要知道用了可控硅调光器以后,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和效率都会变得很差,那么前面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去提高驱动电源的功率因数和效率岂不是都是白费力气了吗?如果真的要进行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