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常用接收机架构之间的PK
今天比较三种常用接收机架构的优势和挑战——
· 外差接收机· 直接采样接收机
· 直接变频接收机
我们的意图并非要褒扬某种方案而贬抑其他方案,相反,本文旨在说明这些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并鼓励大家按照工程准则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的架构。
外差接收机
外差方法久经检验,性能出色。实施原理是混频到中频(IF)。IF需选择足够高的频率,使得实际滤波器在工作频段中能够提供良好的镜像抑制和LO隔离。当有超高动态范围ADC可用时,增加一个混频级以降低频率也很常见。此外,接收机增益分布在不同的频率上,这使得高增益接收机发生振荡的风险非常小。通过适当的频率规划,外差接收机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杂散能量和噪声性能。
遗憾的是,这种架构是最复杂的。相对于可用带宽,其需要的功耗和物理尺寸通常是最大的。此外,对于较大分数带宽,其频率规划可能非常困难。在当前追求小尺寸、低重量、低功耗(SWaP) 并希望获得宽带宽的背景下,这些挑战难度很大,导致设计人员不得不考虑其他可能的架构选项。
优势 · 经过验证、可信赖· 高性能 · 最优杂散噪声 · 高动态范围u EMI抗扰度佳 | 挑战 · SWaP· 滤波器数量多 |
直接采样
直接采样方法已被业界追求许久,其障碍在于很难让转换器工作于直接射频采样所需的速率并且实现大输入带宽以及实现大输入带宽。
在这种架构中,全部接收机增益都位于工作频段频率,如果需要较大接收机增益,布局布线必须非常小心。如今,在L和S波段的较高奈奎斯特频段,已有转换器可用于直接采样。业界在不断取得进展,C波段采样很快就会变得实用,后续将解决X波段采样。
优势 · 无混频· 在L、S波段具有实用性 | 挑战 · ADC输入带宽· 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增益不平坦 |
直接变频
直接变频架构对数据转换器带宽的使用效率最高。数据转换器在第一奈奎斯特频段工作,此时性能最优,低通滤波更为简单。两个数据转换器配合工作,对I/Q信号进行采样,从而提高用户带宽,同时又不会有交织难题。
对于直接变频架构,困扰多年的主要挑战是维持I/Q平衡以实现合理水平的镜像抑制、LO泄漏和直流失调。近年来,整个直接变频信号链的先进集成加上数字校准已克服了这些挑战,直接变频架构在很多系统中已成为非常实用的方法。
优势 · 最大ADC带宽· 宽带选项最简单 | 挑战 · 镜像抑制:I/Q平衡· 带内IF谐波 · LO辐射 · EMI抗扰度(IP2) · DC和1/f噪声 |
下图显示了三种架构的框图和频率规划示例。
· 图a为外差接收机示例,高端LO将工作频段混频到ADC的第二奈奎斯特区。信号进一步混叠到第一奈奎斯特区进行处理。· 图b为直接采样接收机示例。工作频段在第三奈奎斯特区进行采样并混叠至第一奈奎斯特区,然后将NCO置于频段中心,数字下变频到基带,再进行滤波和抽取,数据速率降低到与通道带宽相称的水平。
· 图c为直接变频接收机示例。双通道ADC与正交解调器对接,通道1对(同相)I信号进行采样,通道2对Q(正交)信号进行采样。
许多现代ADC同时支持所有三种架构。例如,AD9680是一款具备可编程数字下变频功能的双通道1.25 GSPS ADC。此类双通道ADC支持双通道外差架构和直接采样架构,一对转换器合作则可支持直接变频架构。
采用分立实施方案时,直接变频架构的镜像抑制挑战可能相当难以克服。通过提高集成度并结合数字辅助处理,I/Q通道可以很好地匹配,从而大幅改善镜像抑制。
接收机 相关文章:
- GPS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设计(04-28)
- 卫星接收机高频头中微波振荡器的稳频设计(10-06)
- CDMA LNA的设计方案(05-22)
- 利用选择性改善接收机的截止点(07-30)
- 仅需很少外围器件的低成本GPS接收机设计(07-30)
- 超宽带系统中ADC前端匹配网络设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