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走近工业自动化 探析中国自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走近工业自动化 探析中国自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时间:12-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低成本的人力优势,中国在制造行业获得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并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最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就使这个“世界工厂”赖以生存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于是便催生出了“智能工厂”这个概念,借用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替代人力生产,从而引领新一代的制造潮流。这是产业升级和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行业人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从中洞悉先机,紧握契机?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业自动化有个整体上的了解。

  工业自动化之美

  我们谈到的工业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前提下,按照预期的目标来实现测量、操控等信息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的统称。而当中的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这就涉及到了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是一门综合性技术。

  其实自动化,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这依然算得上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这几年来,由于“制造机器人”和“3D打印”的发展推动,使得这个概念旧貌换新颜。

  说起制造机器人,我们知道台湾制造大厂富士康曾经提出过一个百万台机器人生产计划,而号称什么都能打印出来的3D打印机,更是当前制造领域的一颗明日之星,配合传统的可编程控制器、机器视觉、人机界面和步进驱动器等产品,势必会给市场打来一个大的革新。

  在全球工业制造业增长疲软的大前提下,中国的自动化控制市场仍然获得较快的增长。根据IMS Research的报告指出,在2013年,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规模会达到1311亿元,去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

  在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工业自动化会是一个爆发增长点。如何在当中做好产品的的定位以及市场的细分,以求在未来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是相关企业亟需考虑的问题。

  中国工业自动化进程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论是从简化人的劳动程度或者是从提高生产效率考虑,工业自动化都是不二的选择。但要顺利转型过渡,我们还需要理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是安全问题,在完全的自动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的工控系统的安全性将会是现在以及未来关注的重点。

  在2012年“震网”及后续一些工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所有工控厂商和应用商都很关注其中的问题。跟传统的安全信息领域安全有所不同的是,工业系统强调的是工业自动化过程及相关设备的智能控制、监测与管理,对系统的实时性与业务的连续性更是看重。这就表明系统设备的可用性、实时性和可控性是工业控制系统重点关注的方面。因此如何保证这几方面的安全性,是我们提到的安全关键。

  其次,怎样才能晋升为自动化产业的”主角”。由于创新能力、人才和专利的缺乏,中国的自动化发展阻碍重重。

  就拿工业机器人来说,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型大型高科技产业,工业机器人得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而市场的热捧背后是映射出是国内企业的尴尬,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占率分别为4%和96%。国内的秦川发展和电气集团是机器人行业的先行者。但总体份额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还是微不足道,这就需要厂家们用心深耕细作,才能打造出更好的产品,迎合市场需求,紧接工业自动化潮流。

  第三,核心部件的缺失是病根。我们继续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说明国内自动化产业的通病。

  据介绍,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而这四部分所占的成本分别为22%、24%、36%、12%。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在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方面与国际巨头相差巨大,尤其是在减速机方面,几乎没能产业化。当前市面上75%的精密减速机市场由日本厂商控制,价格也会比其他偏高。这也成为了国内自动化从业人员的不能细诉之殇。如果这些核心部件能够实现国产烟花,无论在成本控制或者技术方面,都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这也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从以上几方面看来,中国企业自动化进程要面对的问题,较其他先进的欧美日韩等国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克服前文提到的创新乏力、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看到国内的一些企业在努力,在尝试,在向国际巨头学习。相信有朝一日,我国的工业自动化能够打上自身的烙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