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频谱知识大全
一、电磁频谱的特性
电磁频谱,指的是电磁波按照频率或波长分段排列所形成的结构谱系。
一是具有国家主权性。
电磁频谱是目前人类唯一理想的无线信息传输媒介,属于国家所有,与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一样,既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也是决定国家发展和战争胜负的重要战略资源。电磁频谱资源对人类的影响,就像水和太阳一样不可或缺。我国《物权法》的第46条至52条,分别规定了矿藏、土地、森林、野生动植物、频谱、文物、国防资产的国有属性,体现了电磁频谱领域的国家主权性。其中第50条单独明确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频谱资源的国有属性这一条是完全单列的,13个字单独成条在我国的法律中还不多见。
二是具有资源的无限性和使用的有限性。
理论上电磁频谱是覆盖0至无穷大赫兹的一种特殊自然资源。按照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γ)射线和宇宙射线。一般意义上,国际电信联盟规划的可以利用电磁频谱范围为10kHz-400GHz,低于这一范围进入音频,高于这一范围进入光波的范围。但受目前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可供人类开发和使用的频谱只占资源总量的68%。其中,3GHz以下最优频谱,应用趋于饱和,发展空间受限,我军72%以上的用频武器装备和国家78%以上的民用无线电设备,都集中在3GHz以下,用频矛盾十分突出;3GHz-10GHz的好用频谱,应用更广泛,竞争更趋激烈;10GHz-60GHz的可用频谱,技术日趋成熟,抢占优先使用权的趋势更加明显;60GHz以上待开发频谱,开发利用受技术和元器件的限制,亟待突破;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好用频率瓜分殆尽,"黄金导航频率"的80%已被美国和俄罗斯率先抢占。
三是具有商业价值属性。
英国政府在其发布的《21世纪的频谱管理》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引入频谱定价、频谱拍卖、频谱贸易等手段,激励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技术的研发。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2011年间,美、英、德、法、韩等国为发展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所拍卖的频谱价值共计约1300亿美元。同时,有研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1999年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测算出频谱投入对我国GDP增长率的贡献高达6.3%,频谱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达到4.61%,已经超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是具有"三域"分割的特性。
目前,除了航空无线电导航、遇险搜救、射电天文等业务用频属于"专属专用"的保障方式外,其他约90%以上的频段都由多种无线电业务共用,之所以能够共用,主要由于电磁频谱具有空间域、时间域、频率域的三维特性。当多种用频武器装备密集部署时,电磁波在空域上纵横交错、时域上动态变化、频域上密集交错,"三域"重叠问题就很难避免,容易导致用频装备电磁通道"撞车打架",产生自扰、互扰,也容易受到干扰。但三域中只要有一域区分好,用频武器装备之间也就不会干扰。可以通过区分使用时段的方法,制定频谱管制计划,从时域层面避免干扰;可以通过拉开间隔距离的方法,制定部队(装备)的部署计划,从空域层面避免干扰;可以通过划分、规划、分配和指配频率的方法,制定用频方案,从频域层面避免干扰。
五是具有开放性。
电磁波无疆无界,看不见,摸不着,跳动于无形空间,渗透在每个角落。电磁频谱资源为人类共同拥有,国际共用、军地共用、敌我共用,只要符合国际的划分规定就可以,人们把它概括为电波传播无国界。电磁辐射源可以来自太空、空中、海上、地面、海中,来自我方和敌方,来自军用和民用,来自不同平台和设备,各类用频武器装备易受自扰互扰、有意干扰或无意干扰,这就带来了复杂的电磁环境。
六是电磁环境是否复杂具有相对性。
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域、时间域和频率域上,多种电磁信号同时存在,对武器装备运用和作战行动产生一定影响的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简单的电磁环境对用频装备A的影响可能是简单的,但对用频装备B的影响就可能是复杂的。因而"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复杂"是对电磁环境的一种相对描述,是人们对电磁环境的一种主观认识程度。通常将造成下述两种情况的的电磁环境称为复杂电磁环境。一是敌方的电磁干扰压制,己方的电子信息装备抗敌电磁干扰压制的能力弱;二是己方的电子信息装备的电磁兼容性差,电磁管控不力。如果用频装备的作战效能不会因为电磁环境的影响而下降,这时的电磁环境就不应该称为复杂电磁环境。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复杂电磁环境未必"复杂",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电磁环境
电磁频谱 相关文章:
- RFID应用中的EMC设计(05-28)
- RFID应用中电磁辐射与防护(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