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雷达电源监控系统
时间:08-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2 电源监控分机的硬件设计
本系统中有8台监控分机,分别集成在8台电源机箱中,通过RS-422串行总线方式与监控主机接口。每台监控分机主要完成对各自电源工作状态的监测,记录包括开/关机状态、输入过压/欠压、输出过压/欠压、输入过流、过温、输入缺相等状态。监控分机定时采集这些状态值并保存在RAM中,当监控主机接收到主处理机M0发来的查询命令后,通过与监控分机进行多机通信,将各个电源分机的状态值上传给M0,由M0进行分析处理。考虑到器件的环境适应性,电源监控分机的CPU采用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MD8751芯片,其内含4 kB EPROM,无需进行片外扩展。
2 多机通信过程
本系统中,电源监控主机与8台电源监控分机通过RS-422,串行总线接口进行多机通信。电源监控分机的CPU中包含1个标准的异步传输串行口(UART),而电源监控主机的CPU是包含2个功能完全相同的UART,它们除了具有8051标准串行口的功能外,还具有帧错误检测和地址识别硬件,称为增强型UART。为了提高监控主机与监控分机串行口之间的兼容性,设置监控主机CPU的UART工作在标准型。监控主机和监控分机的UART接口分别通过一对RS-422的差分发送器DS26LS31和差分接收器DS26LS32进行数据的传输。通信过程中监控主机的发送门和接收门始终打开,而监控分机的接收门始终打开,而发送门由某指定信号控制。
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或方式3,通过使用第9数据位可以支持一台主处理器与1个或多个从处理器之间的多机通信。当主机想发送数据给多个从机中某个时,它先发送一个用于选择目标的地址字节。地址字节与数据字节的区别是:地址字节的第9位为逻辑1,数据字节的第9位总是设置为逻辑0。主机发送的地址信息可以被各从机接收,而主机发送的数据信息只能被指定从机接收,从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从机利用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的SM2位来控制地址和数据帧的接收。主机与多个从机之间异步通信过程如下:
a) 使所有从机的SM2位置1处于只接收地址帧的状态。
b) 主机先发送一帧地址信息,其中8位地址,第9位为地址/信息的标志位,该位置1表示该帧为地址信息,否则为数据信息。
c) 当从机接收到地址帧后,各自将接收的地址与本机的地址比较。只有地址相符的那个从机,使SM2位清零,准备接收主机随后发来的信息;其余地址不符的从机,保持SM2=1,继续监听地址帧。
d) 主机收到从机的应答信号后,如果地址相符,准备好数据信息,向从机发送数据或命令;如果地址不符,发复位信号,准备下一次的寻址过程。
e) 接着主机向从机发送约定长度的数据,发送结束后,发送一帧校验和,并等待接收从机回送的校验和。
f) 若校验和正确,主机发送停止位,要求从机复位,完成与该分机通信;若不正确,则要求重发一次。
g) 从机收到复位命令后置SM2=1,回到监听地址帧状态。
3 软件设计
由于机载环境对程序空间、时间要求高,要求数据采集、处理速度快,本文采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设计。机内测试控制系统的主处理器M0要求每隔50 ms刷新系统的所有状态数据,因此M0需要定时发送命令给各分系统,以获取最新的各系统状态数据。电源监控系统中的监控主机根据M0发来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接收的是控制命令(即开关机命令),监控主机立即将该命令转发各个监控分机,控制各个电源的开关操作。如果接收的是查询命令,监控主机将缓冲内存中的各个分机的状态值发送给M0。为确保上传的数据为最新值,监控分机每隔1 ms采集一次相应电源的各个状态量,而监控主机则每隔5 ms与8台分机通信,读取各分机的状态值,并保存在缓冲内存中,以便M0的查询。电源监控主机的CPU既处理与M0的数据交换,又要与8台监控分机进行多机通信,程序相对复杂。
4 抗干扰设计
机载雷达工作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电源单片机监控系统暴露在强EMI(电磁干扰)环境下,易受干扰,可靠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电源及其净化、接地、屏蔽、隔离和滤波等技术均关系到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硬件方面,系统采用高速光耦实现信号的完全隔离,采用屏蔽线缆,有效地抑制了外界干扰对数字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电源监控分机,与一次电源高压大电流部分距离很近,专门设计了屏蔽层,信号传送采用带有屏蔽层的连接器。在PCB(印制电路板)布线时,合理放置去耦电容,同时尽量采用片内存储器,增加硬件看门狗电路;软件方面,在程序中定期进行初始化处理,增加重要指令执行次数,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系统中有8台监控分机,分别集成在8台电源机箱中,通过RS-422串行总线方式与监控主机接口。每台监控分机主要完成对各自电源工作状态的监测,记录包括开/关机状态、输入过压/欠压、输出过压/欠压、输入过流、过温、输入缺相等状态。监控分机定时采集这些状态值并保存在RAM中,当监控主机接收到主处理机M0发来的查询命令后,通过与监控分机进行多机通信,将各个电源分机的状态值上传给M0,由M0进行分析处理。考虑到器件的环境适应性,电源监控分机的CPU采用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MD8751芯片,其内含4 kB EPROM,无需进行片外扩展。
2 多机通信过程
本系统中,电源监控主机与8台电源监控分机通过RS-422,串行总线接口进行多机通信。电源监控分机的CPU中包含1个标准的异步传输串行口(UART),而电源监控主机的CPU是包含2个功能完全相同的UART,它们除了具有8051标准串行口的功能外,还具有帧错误检测和地址识别硬件,称为增强型UART。为了提高监控主机与监控分机串行口之间的兼容性,设置监控主机CPU的UART工作在标准型。监控主机和监控分机的UART接口分别通过一对RS-422的差分发送器DS26LS31和差分接收器DS26LS32进行数据的传输。通信过程中监控主机的发送门和接收门始终打开,而监控分机的接收门始终打开,而发送门由某指定信号控制。
在MCS-51系列单片机中,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或方式3,通过使用第9数据位可以支持一台主处理器与1个或多个从处理器之间的多机通信。当主机想发送数据给多个从机中某个时,它先发送一个用于选择目标的地址字节。地址字节与数据字节的区别是:地址字节的第9位为逻辑1,数据字节的第9位总是设置为逻辑0。主机发送的地址信息可以被各从机接收,而主机发送的数据信息只能被指定从机接收,从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从机利用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中的SM2位来控制地址和数据帧的接收。主机与多个从机之间异步通信过程如下:
a) 使所有从机的SM2位置1处于只接收地址帧的状态。
b) 主机先发送一帧地址信息,其中8位地址,第9位为地址/信息的标志位,该位置1表示该帧为地址信息,否则为数据信息。
c) 当从机接收到地址帧后,各自将接收的地址与本机的地址比较。只有地址相符的那个从机,使SM2位清零,准备接收主机随后发来的信息;其余地址不符的从机,保持SM2=1,继续监听地址帧。
d) 主机收到从机的应答信号后,如果地址相符,准备好数据信息,向从机发送数据或命令;如果地址不符,发复位信号,准备下一次的寻址过程。
e) 接着主机向从机发送约定长度的数据,发送结束后,发送一帧校验和,并等待接收从机回送的校验和。
f) 若校验和正确,主机发送停止位,要求从机复位,完成与该分机通信;若不正确,则要求重发一次。
g) 从机收到复位命令后置SM2=1,回到监听地址帧状态。
3 软件设计
由于机载环境对程序空间、时间要求高,要求数据采集、处理速度快,本文采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设计。机内测试控制系统的主处理器M0要求每隔50 ms刷新系统的所有状态数据,因此M0需要定时发送命令给各分系统,以获取最新的各系统状态数据。电源监控系统中的监控主机根据M0发来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接收的是控制命令(即开关机命令),监控主机立即将该命令转发各个监控分机,控制各个电源的开关操作。如果接收的是查询命令,监控主机将缓冲内存中的各个分机的状态值发送给M0。为确保上传的数据为最新值,监控分机每隔1 ms采集一次相应电源的各个状态量,而监控主机则每隔5 ms与8台分机通信,读取各分机的状态值,并保存在缓冲内存中,以便M0的查询。电源监控主机的CPU既处理与M0的数据交换,又要与8台监控分机进行多机通信,程序相对复杂。
4 抗干扰设计
机载雷达工作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电源单片机监控系统暴露在强EMI(电磁干扰)环境下,易受干扰,可靠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电源及其净化、接地、屏蔽、隔离和滤波等技术均关系到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硬件方面,系统采用高速光耦实现信号的完全隔离,采用屏蔽线缆,有效地抑制了外界干扰对数字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电源监控分机,与一次电源高压大电流部分距离很近,专门设计了屏蔽层,信号传送采用带有屏蔽层的连接器。在PCB(印制电路板)布线时,合理放置去耦电容,同时尽量采用片内存储器,增加硬件看门狗电路;软件方面,在程序中定期进行初始化处理,增加重要指令执行次数,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嵌入式 单片机 总线 半导体 比较器 看门狗 MIPS 电压 仿真 电路 电流 连接器 PCB 电容 相关文章:
- 低功耗嵌入式实现的方方面面(04-30)
- 功率与控制的结合使LED照明方案灵活、简便(10-20)
- S3C2440A嵌入式手持终端电源管理系统设计(01-11)
- 几种实用的低电压冗余电源方案设计(01-26)
- 基于先验预知的动态电源管理技术(03-28)
- 基于CAN通信的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