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磁性究竟来源于哪里
居里本尊!1885—1889 年间,皮埃尔•居里还是巴黎市立理化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将来能够娶个漂亮老婆也是蛮拼的,他详细研究了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并写成了一篇长长的博士论文(图6)。终于1895 年拿到博士学位,同年抱得美人归——一个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女孩,后人熟知的居里夫人。皮埃尔结婚以后,转而迎合夫人兴趣,搞起了放射性的研究,后面才有了发现镭和钋的故事。幸福总是很短暂,婚后的第11 年, 皮埃尔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巴黎大街上一辆飞驰的马车成了杀害著名科学家的罪魁祸首。玛丽•居里在科学、孤独、绯闻和白血病中度过了人生余下的28 年,留下一个诺贝尔奖梅开二度的佳话,也留下了无数遗憾。由于女性的身份,居里夫人的光芒远远盖过了皮埃尔•居里本人。事实上,皮埃尔•居里在攻读博士期间关于磁性和压电效应的研究就足以光耀史册[6]。他发现磁铁的铁磁性在一定温度以上会消失,形成一个磁化率和温度成反比的顺磁态。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铁磁性消失温度定义为居里温度或称居里点,而铁磁之上的磁化规律称之为居里—外斯定律(注:外斯做了相关理论解释)。
图6、皮埃尔•居里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封面
居里定律的发现,说明磁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和温度存在密切的依赖关系。物理学上把磁性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之为磁相变。磁铁里的磁性很强,被命名为"铁磁性"。居里温度以上的磁性很弱,被命名为"顺磁性"。从微观上来看,铁磁性其实就是铁离子的磁矩取向一致(平行排列)的结果,而顺磁性就是铁离子的取向杂乱无章,——这就是微观世界磁的秩序!1930 年,法国的另一位科学家路易斯?奈耳提出了另一种磁的秩序,磁矩的排列是反平行的,他称之为"反铁磁",这解释了某些含有磁性原子/离子的材料只具有弱磁性的原因[7]。类似地,如果磁矩反平行排列,但是大小不等,那么也可以呈现弱的铁磁性,又称"亚铁磁"(图7)。总而言之一句话,宏观的磁性来源于微观原子/离子磁矩的秩序。单个原子的磁矩大小是很小的,但是固体材料里面有多达10^23数量级的原子,正是如此庞大的团结协作形成了很强的宏观磁性!
图7、各种磁性的原子磁矩排列方式
回过头来我们进一步解释为何白铁(纯铁)很难磁化,而黑铁(四氧化三铁)却容易被磁化。在含有磁性原子的材料中,磁性原子由于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居里温度以下会自发形成平行的铁磁排列,称之为自发磁化。自发磁化之后,在材料内部会形成一个个整体磁矩方向不同的小区域,称之为磁畴。虽然每一个磁畴内部都是铁磁排列的,但是一堆磁畴的平均取向还是杂乱无章的,材料整体不会出现磁性。如果外加一个磁场,每个磁畴的磁矩就会在外磁场作用下形成有序排列,也就整体呈现磁性,即材料被磁化。再撤掉外磁场,磁畴又会倾向于恢复到杂乱无章的状态。但是实际材料(如石榴石)中的磁畴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磁畴能否恢复到磁化前的状态取决于磁矩大小、材料内部缺陷、应力、杂质等因素(图8)。纯铁含有的杂质缺陷较少,保留磁性的能力也就较弱,被归类为软磁体。黑铁含的杂质很多,保留磁性的能力也很强,被归类为硬磁体或永磁体。这也是为何含有碳杂质的钢材比纯铁片要更容易保留磁化,我们用的指南针其实并不是铁针,而是钢针。
图8、(左)磁畴中磁矩在磁化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右)石榴石中的磁畴分布
不仅实际材料中的磁畴分布是十分复杂的,其实原子磁矩的排列也是十分复杂多样的。除了前面提到的铁磁、反铁磁、亚铁磁和顺磁外,材料中磁结构非常之丰富。考虑到材料的三维结构,存在比如磁矩共线排列的共线磁、磁矩螺旋排列的螺旋磁、磁矩如梯子排列的自旋梯等,根据磁矩在空间上的有序度,还可以有自旋玻璃态、自旋冰态、自旋液体态、自旋密度波态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磁结构[8]。有些材料在表面还会呈现出多个涡旋状的自旋区域——斯格米子(skyrmion)态(图9) [9]。磁世界里的秩序,可谓是变幻万千。类似于电荷相互作用构造出了对称有序的晶体结构,固体材料内部原子磁矩之间靠的是磁交换相互作用——也就是自旋相互作用束缚下形成的各种秩序。这种磁交换相互作用还会引发动力学的行为,想象平行排列的一个磁矩发生摆动的话,跟它相邻的磁矩也会跟着摆动起来,就像一根绳子抖动会形成机械波一样,有序磁矩的摆动也会形成自旋波(图10)。自旋波会在固体内部传播,并与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电磁行为[10]。很多磁有序都是在一定低温下才存在的,如果温度升高到磁相变温度之上,那么原子的热振动将破坏磁交换相互作用,微观世界的磁秩序就此被打乱,变成磁无序态。
磁性 相关文章:
- 基于磁性材料的EMI滤波器(09-12)
- 基于磁性材料的EMI滤波器设计(08-30)
- 毫米波技术应用和发展(11-09)
- 中频变压器与收音机中的磁性天线的应用设计(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