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TD-SCDMA智能天线原理和测试

TD-SCDMA智能天线原理和测试

时间:11-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路参数指标为智能天线出厂必测指标,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下智能天线的电路参数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一个8单元单极化智能天线阵的电路参数测试包括:

(1)相邻端口的隔离度,即S12、 S23、 S34、 S45 、 … S78 的特性(不包括校准口);

(2)校准口到各天线单元的幅相一致性,即S01、 S02、… 、S07 、S08 的幅度相位特性(Mag"S01|、| Mag|S02| 、Mag|S03| 、Mag|S04|、 Mag|S05|、Mag|S06|、Mag|S07| 、Mag|S08|;Pha|S01| 、Pha|S02|、 Pha|S03|、 Pha|S04|、 Pha|S05|、 Pha|S06|、Pha|S07 |、Pha|S08|);

(3)各天线端口的无源反射系数(或无源回波损耗),即S00、S11、S22、… 、S33 、 S88 的特性;

(4)各天线端口的有源反射系数(或有源回波损耗),考虑单元之间的互耦和各单元的幅相激励问题。

根据下面的S参数激励矩阵模型

\

(2.1)

可以推出各端口的有源反射系数为

\

( 2.2)

进行波束扫描的时候,对源进行相位加权。测试的典型值给出一组:

\

(2.3)

一般的天线测试可以使用2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而智能天线有8个天线端口和一个校准端口,且其测试项目和测试复杂度比普通天线要高很多,因此一般的2端口或4端口矢网很难满足其测试要求。但是为了确保智能天线的性能,上面提到的测试项往往是天线研发和生产时必测的项目,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快速、全面的测量解决方案。

罗德与施瓦茨(R&S)的 ZVT 是业界唯一的8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它内置4个独立的源,16个独立接收通道,有着极快的测量速度,因此是针对智能天线和相控阵天线测试的最佳选择(见图5)。它可以一次完成一个S88全矩阵测试,这对2端口和4端口矢网是不可能实现的。

\

图5 用R&S的8端口矢网ZVT测试智能天线

\

(2.4)

针对第1、2项测试,R&S ZVT可一次性完成。
针对第3项测试(共需要9个端口),R&S ZVT只需要两步就可完成(如图6和图7所示),同时结合Trace Math(轨迹计算,对多个轨迹进行任意的计算,以扩展测量功能)功能,可以实时的计算并显示各通道幅度/相位一致性(如图8所示)。

\

图6 R&S ZVT 针对智能天线幅度相位一致性的测试(第1步)

\

图7 R&S ZVT 针对智能天线幅度相位一致性的测试(第2步)

\

图8 典型的幅度一致性测试结果(校准口到各天线端口)

针对第4项测试,借助结合R&S ZVT的强大的Trace Math功能,可以将公式(2.3)中的θ编入ZVT的公式编辑器中,结合R&S ZVT测量的全矩阵(2.4),可以实时地显示各端口的有源反射系数,典型的测量结果如图9,图10所示:

\

图9 智能天线端口1的有源反射系数(k*d*sinθ=π/3条件下)

其中:k=2*π/λ,d=相邻天线单元的间隔(此两项为常量);

θ为智能天线合成波束的扫描角(此项为变量)

图10 智能天线端口1的有源反射系数(k*d*sinθ=π/5条件下)

其中:k=2*π/λ,d=相邻天线单元的间隔(此两项为常量);θ为智能天线合成波束的扫描角(此项为变量)。

由图9,图10可知,利用ZVT的8端口和强大的Trace Math功能,可以实时的显示任意扫描角下的各端口有源反射系数,为智能天线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测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结束语

智能天线比普通天线复杂得多,对智能天线系统的性能评估也比较复杂。在研发和生产阶段必须对智能天线进行全面测试,这样才能对其性能进行全面的考核,将智能天线的优势发挥出来。使用一般的2端口或4端口矢网很难全面、快速地测试智能天线。而R&S的 ZVT 独具8个端口,并有强大的Trace Math功能,因此能满足智能天线的测试需求,能帮助天线厂家对其智能天线进行快速、全面的测试。

附:相关名词解释

极化:是指电场在空间的运动轨迹。当电场的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称为线极化;当运动轨迹为一个圆(或椭圆)时,称为圆(或椭圆)极化。线极化又分为垂直极化(即极化方向与地面垂直)和水平极化;圆极化又分为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采用右手法则)。

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在空间某点的辐射功率相对于理想的点源(无方向性天线,实际上不存在)在该点的辐射功率之比。

有源反射系数:对一个多口天线(或微波器件)而言,其他若干个相关端口有激励的条件下某个端口的反射系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