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RAN 和移动边缘计算——二者形成分歧
时间:04-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过去几年中,无线基础架构的部署已越来越多地向分布式基站架构转移。这种架构对基带处理池进行集中化(有时称为超级宏),能够支持更多无线电设备,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覆盖和负载平衡。Cloud RAN 概念将集中式基站池直接放在云中,在数据中心内与内容或数据存储库处在相同位置。Cloud RAN 有多种优点,它允许使用更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现成的服务器机箱进行低成本 RAN 部署,实现负载平衡,以及显著简化网络配置。同时,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 移动边缘计算行业标准小组 (MEC ISG) 支持的移动边缘计算正在兴起,其概念是将计算放在边缘,与基带池放在相同位置,以维持本地内容高速缓存,从而改善用户服务。根据用户偏好进行本地内容高速缓存可缩短时延并处理临时数据(例如基于位置的分析),但这需要边缘计算。这两种架构概念建议在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上部署计算。从表面上看,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架构似乎起到相反作用,在网络中形成了分歧。但通过更深入观察,您会发现平衡的网络部署方案可利用这两者的优点,使这两种矛盾的技术相互补充,支持新的服务内容。
十多年前,分布式基站的概念开始问世,目的是克服使用同轴线缆从位于塔底的传统基站向安装在塔顶的天线发送信号时的功率损耗问题。远程射频单元位于紧邻塔顶天线的位置,以避免功率损耗。这些远端射频单元通过光纤连接至基带 BTS 机架。制定的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 协议用来传输数据和同步远端射频。在有些无法使用光纤的情况下,使用微波或毫米波无线电来传送 CPRI 有效负载。这种架构转变使运营商有望能够混合使用和匹配来自不同系统厂商的无线电和基带机架,以降低成本,改善供应链,以及简化库存管理。然而互操作性问题让这种希望化为了泡影,不过为一级系统厂商开启了新方法,使其能够利用来自小厂商的无线电设备来控制针对不同地区的无线电设备种类的快速增长。
分布式基站架构已经生根。这种架构对基带处理池进行集中化(有时称为超级宏),能够支持更多的无线电设备,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覆盖和负载平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成功催生了 Cloud RAN 概念。Cloud RAN 通过对运行在服务器群上的基带池进行虚拟化来扩展分布式基站架构。Cloud RAN 有多种优点,它允许使用更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现成的服务器机箱进行低成本 RAN 部署,实现负载平衡,以及显著简化网络配置。当广泛实现时,Cloud RAN 能确保让第三方提供商拥有网络,使多个虚拟网络提供商能够专注于内容和服务。
亚太地区接受 Cloud RAN 架构比较早,因为这里的运营商具有充足的光纤资源来部署远程射频单元。电信运营商正在研究将 1 至 3 层基站协议栈和演进分组核心网作为虚拟机在现成的服务器上托管。第 1 层基带功能、分组处理以及安全性需要服务器使用专用加速卡,因为通用计算无法高效实现这些功能以获得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时延性能。将基站以一组软件功能的形式进行托管,这样具有很大优势。电信运营商再也不需要根据峰值容量要求扩建网络了。而是根据需要在云中例化基站,以提供所需的覆盖范围和容量。Cloud RAN 允许基站位于存储大部分内容的数据中心内。这样能实现更高的效率以及内容的有效传播。
目前有几大障碍正阻碍 Cloud RAN 的普及。到远程射频单元的低时延低抖动长距离连接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成的服务器不具备高效运行基带处理所需的计算资源。应使用电信级服务器,这种服务器具备 L1 基带加速卡,可用来托管运行于虚拟环境的基带处理池。在有些地区比较落后的系统厂商在这项技术上则处于领先地位,以打破市场格局并获得市场份额,迫使优势厂商为稳住市场份额而采取跟随策略。电信运营商欢迎这一趋势的到来,目的是使他们的云计算资产与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以简化部署和维护工作。
图 1 - Cloud RAN 网络架构
分布式基站具备独特的优势,能够根据本地用户偏好高速缓存内容,以改善服务交付,并在数据源附近处理数据以满足时延敏感型应用需求。在临近用户的边缘进行数据处理,能实现超低时延访问,使定制服务部署成为可能。MEC 将 IT 与通信在网络边缘整合,以实现新的服务和业务。位置服务、物联网 (IoT)、视频分析、增强现实、本地内容分配以及数据高速缓存都属于经 MEC 鉴定的用例。要想使用 MEC 架构,应向宏基站和超级宏基站添加服务器,用以进行本地计算和存储,以支持新的应用。人们正在开发应用开发协议栈、工具和框架,以使生态系统能够推出新的应用,并整合针对多种垂直市场的服务项目。MEC 的主要障碍在于为基站添加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所产生的场地租金,以及维护和收费策略。目前,收费策略和规则功能是由电信运营商控制的核心网络的一部分。派生的 PCRF 功能需要在基站中本地托管,以让电信运营商和其他内容提供商公平地向终端用户收取服务费。
图 2 - 移动边界计算的概念图
针对 2020 年信息社会的 5G 技术会进一步加深 Cloud RAN 与 MEC 之间架构对立所形成的两难境地。为了用越来越稀少且有限的频谱满足 2020 年的预期数据需求,5G 的目标是继续通过技术(例如面向 6GHz 以下和 6GHz 以上频谱的 Massive MIMO)来改善频谱效率。Massive MIMO 系统使用大量天线来形成单位用户波束,这样能显著改善能效和吞吐量。此外,Massive MIMO 还有一大优势,允许天线信号链使用便宜的低功耗元件。Massive MIMO 技术非常适合毫米频率和厘米频率,这些频率资源价格便宜而且使用率低,拥有大块连续频谱。这种频率下的窄笔形波束会产生较大的天线增益,能够补偿高传播损耗。除了优势外,Massive MIM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预编码实现数字波束形成以处理大量有效无线电信号链和 L1 基带时,复杂度显著增加。基带处理信号链和无线电之间的带宽要求显著提高。为了经济实惠地实现这些系统,有必要将 L1 基带信号处理与无线电进行集成。未来的这种功能划分可能会导致网络节点回到传统基站架构,即所有 L1 至 L3 层和无线电功能都处在相同位置。
图 3 - 毫米波 Massive MIMO (200 MHz 64x64 天线阵列)系统
移动边缘计算和 Massive MIMO 技术有可能意味着分布式基站的整合,因从阻碍向 Cloud RAN 的转变。实际上,频谱限制使人们有必要使用多种不同网络架构共存的优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单元密度增加使得稀有频谱资源的重用成为可能。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将使分布式基站变得更像是迷你型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将 Cloud RAN 分成许多迷你型数据中心或许是利用远程射频单元连接来满足严格的确定性时延和同步要求的一种方法。两种架构也许会在中间靠拢。Cloud RAN 和 MEC 架构可以共存以相互补充。Cloud RAN 可以依靠边缘计算节点的低时延和临近优点;而边缘计算则受益于集中试网络部署、管理和服务提供。只有时间能告诉人们在未来的 3 至 5 年里随着行业向 5G 转移,这两种架构的采用情况。最终用户应用、基于网络部署与维护成本的运营商偏好以及设备厂商的系统解决方案都可能是决定二者之间微秒平衡的关键因素。
总之,无线网络中的异构性还将继续增加。不大可能决出明显的胜者。需要在 Cloud RAN 与移动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以有效支持无线宽带服务。无线宽带生态系统不会倾向某个极端,而是要平衡投资以继续构建互补技术,从而有效服务于 2020 的信息社会。
作者:赛灵思公司的 Harpinder Singh Matharu
十多年前,分布式基站的概念开始问世,目的是克服使用同轴线缆从位于塔底的传统基站向安装在塔顶的天线发送信号时的功率损耗问题。远程射频单元位于紧邻塔顶天线的位置,以避免功率损耗。这些远端射频单元通过光纤连接至基带 BTS 机架。制定的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 协议用来传输数据和同步远端射频。在有些无法使用光纤的情况下,使用微波或毫米波无线电来传送 CPRI 有效负载。这种架构转变使运营商有望能够混合使用和匹配来自不同系统厂商的无线电和基带机架,以降低成本,改善供应链,以及简化库存管理。然而互操作性问题让这种希望化为了泡影,不过为一级系统厂商开启了新方法,使其能够利用来自小厂商的无线电设备来控制针对不同地区的无线电设备种类的快速增长。
分布式基站架构已经生根。这种架构对基带处理池进行集中化(有时称为超级宏),能够支持更多的无线电设备,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覆盖和负载平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成功催生了 Cloud RAN 概念。Cloud RAN 通过对运行在服务器群上的基带池进行虚拟化来扩展分布式基站架构。Cloud RAN 有多种优点,它允许使用更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现成的服务器机箱进行低成本 RAN 部署,实现负载平衡,以及显著简化网络配置。当广泛实现时,Cloud RAN 能确保让第三方提供商拥有网络,使多个虚拟网络提供商能够专注于内容和服务。
亚太地区接受 Cloud RAN 架构比较早,因为这里的运营商具有充足的光纤资源来部署远程射频单元。电信运营商正在研究将 1 至 3 层基站协议栈和演进分组核心网作为虚拟机在现成的服务器上托管。第 1 层基带功能、分组处理以及安全性需要服务器使用专用加速卡,因为通用计算无法高效实现这些功能以获得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时延性能。将基站以一组软件功能的形式进行托管,这样具有很大优势。电信运营商再也不需要根据峰值容量要求扩建网络了。而是根据需要在云中例化基站,以提供所需的覆盖范围和容量。Cloud RAN 允许基站位于存储大部分内容的数据中心内。这样能实现更高的效率以及内容的有效传播。
目前有几大障碍正阻碍 Cloud RAN 的普及。到远程射频单元的低时延低抖动长距离连接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成的服务器不具备高效运行基带处理所需的计算资源。应使用电信级服务器,这种服务器具备 L1 基带加速卡,可用来托管运行于虚拟环境的基带处理池。在有些地区比较落后的系统厂商在这项技术上则处于领先地位,以打破市场格局并获得市场份额,迫使优势厂商为稳住市场份额而采取跟随策略。电信运营商欢迎这一趋势的到来,目的是使他们的云计算资产与网络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以简化部署和维护工作。
图 1 - Cloud RAN 网络架构
分布式基站具备独特的优势,能够根据本地用户偏好高速缓存内容,以改善服务交付,并在数据源附近处理数据以满足时延敏感型应用需求。在临近用户的边缘进行数据处理,能实现超低时延访问,使定制服务部署成为可能。MEC 将 IT 与通信在网络边缘整合,以实现新的服务和业务。位置服务、物联网 (IoT)、视频分析、增强现实、本地内容分配以及数据高速缓存都属于经 MEC 鉴定的用例。要想使用 MEC 架构,应向宏基站和超级宏基站添加服务器,用以进行本地计算和存储,以支持新的应用。人们正在开发应用开发协议栈、工具和框架,以使生态系统能够推出新的应用,并整合针对多种垂直市场的服务项目。MEC 的主要障碍在于为基站添加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所产生的场地租金,以及维护和收费策略。目前,收费策略和规则功能是由电信运营商控制的核心网络的一部分。派生的 PCRF 功能需要在基站中本地托管,以让电信运营商和其他内容提供商公平地向终端用户收取服务费。
图 2 - 移动边界计算的概念图
针对 2020 年信息社会的 5G 技术会进一步加深 Cloud RAN 与 MEC 之间架构对立所形成的两难境地。为了用越来越稀少且有限的频谱满足 2020 年的预期数据需求,5G 的目标是继续通过技术(例如面向 6GHz 以下和 6GHz 以上频谱的 Massive MIMO)来改善频谱效率。Massive MIMO 系统使用大量天线来形成单位用户波束,这样能显著改善能效和吞吐量。此外,Massive MIMO 还有一大优势,允许天线信号链使用便宜的低功耗元件。Massive MIMO 技术非常适合毫米频率和厘米频率,这些频率资源价格便宜而且使用率低,拥有大块连续频谱。这种频率下的窄笔形波束会产生较大的天线增益,能够补偿高传播损耗。除了优势外,Massive MIM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预编码实现数字波束形成以处理大量有效无线电信号链和 L1 基带时,复杂度显著增加。基带处理信号链和无线电之间的带宽要求显著提高。为了经济实惠地实现这些系统,有必要将 L1 基带信号处理与无线电进行集成。未来的这种功能划分可能会导致网络节点回到传统基站架构,即所有 L1 至 L3 层和无线电功能都处在相同位置。
图 3 - 毫米波 Massive MIMO (200 MHz 64x64 天线阵列)系统
移动边缘计算和 Massive MIMO 技术有可能意味着分布式基站的整合,因从阻碍向 Cloud RAN 的转变。实际上,频谱限制使人们有必要使用多种不同网络架构共存的优点,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单元密度增加使得稀有频谱资源的重用成为可能。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将使分布式基站变得更像是迷你型数据中心。另一方面,将 Cloud RAN 分成许多迷你型数据中心或许是利用远程射频单元连接来满足严格的确定性时延和同步要求的一种方法。两种架构也许会在中间靠拢。Cloud RAN 和 MEC 架构可以共存以相互补充。Cloud RAN 可以依靠边缘计算节点的低时延和临近优点;而边缘计算则受益于集中试网络部署、管理和服务提供。只有时间能告诉人们在未来的 3 至 5 年里随着行业向 5G 转移,这两种架构的采用情况。最终用户应用、基于网络部署与维护成本的运营商偏好以及设备厂商的系统解决方案都可能是决定二者之间微秒平衡的关键因素。
总之,无线网络中的异构性还将继续增加。不大可能决出明显的胜者。需要在 Cloud RAN 与移动边缘计算设备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以有效支持无线宽带服务。无线宽带生态系统不会倾向某个极端,而是要平衡投资以继续构建互补技术,从而有效服务于 2020 的信息社会。
作者:赛灵思公司的 Harpinder Singh Matharu
- 软件无线电的电磁兼容分析(02-26)
- 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管理方法的研究(02-27)
- 雷达信号及其监测研究(03-02)
- 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IEEE 802.22(10-02)
- 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特征(03-09)
- 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合理配置(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