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移动通信室分系统的优化和整治

移动通信室分系统的优化和整治

时间:11-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可通过对主干线上相关器件由近及远的步骤进行排查定位某一器件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对相关器件进行互调及隔离度测试来最终确定故障器件。

2015-11-5 09:29 上传
下载附件 (40.14 KB)

(2)室分天线问题及排查

在室内分布系统中,天线安装不规范将会影响覆盖及网络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天线安装不规范,全向室分天线垂直于墙面安装,全向天线的信号波瓣也为垂直波瓣覆盖形式,无法形成水平波瓣覆盖。无法形成良好的水平面覆盖。全向天线背瓣信号受墙体的阻挡形成反射信号,容易造成系统回波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话质量及系统驻波比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严重影响覆盖效果。

2)天线安装位置的正前方有金属遮挡物时,不仅会影响信号覆盖,而且由于反射信号过强容易造成信源小区上行阻塞及干扰。

3)天线安装位置过于靠近窗户,容易导致室内信号外泄。

4)天线被破坏。天线外壳被破坏,影响覆盖效果。

5)天线本身指标下降。天线本身的指标下降,一般体现在驻波增大,超过规范标准(一般应小于1.2),可通过驻波测试仪来判断。天线的互调指标变差,一般会影响到通话质量或造成上行干扰,造成通话质差大,可通过互调测试仪进行测试。没有互调测试仪可以通过分段排除法进行确定。

(3)室分馈线及连线问题及排查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馈线连接,是确保室内分布系统达到覆盖要求的基本保证。室分馈线及连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源小区载频没有完全合路

如图4.11所示,在创业大厦室分系统的排查测试实例中,发现四楼至二十一楼测试没有信源微蜂窝的信号。经过检查发现,覆盖该部分21楼电井内的微蜂窝为四载波,输出后只经过一级电桥合路,没有再进行二级合路,造成微蜂窝4个载频没有完全合路。电桥四路输出中有两路输出没有BCCH信号,造成覆盖西塔4楼到21楼平层无微蜂窝信号以及东塔西塔电梯内通话接通率低和掉话率偏高。

2015-11-5 09:29 上传
下载附件 (101.17 KB)

2)施工过程造成馈线连接弯曲度过小,导致驻波过大

馈线弯曲过大时,不仅容易导致驻波过大,影响覆盖效果,馈线弯曲处靠近接头时还容易造成馈线接头脱落,造成驻波比增高,导致弱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现象。


5.无线参数问题检测

随着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单纯依靠室内覆盖系统本身的优化来提高室内覆盖系统的质量和话务吸纳能力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无线参数调整,达到室内外协同优化无疑是室分优化的最佳选择。

对室内覆盖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无线参数主要包括频率、邻区、切换及重选参数设置等,优化工作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如表4.5所示:

2015-11-5 09:29 上传
下载附件 (94.97 KB)

(1)相邻小区的关系建立及参数调整

在覆盖合理的条件下,对邻区进行优化,删除不必要邻区,提升小区重选、切换速度。合理的邻区关系,必须建立在对覆盖区域现场的详细测试基础上,重点关注室内各个出入口的现网小区及其覆盖电平,保留2-3个在各个出入口信号良好的小区邻区,删除不必要的、过远的邻小区。

对于出入口信号比较复杂的情况,可考虑将室外宏蜂窝与室内覆盖做单向邻区关系,室内覆盖小区所添加的邻区在能满足正常重选或切换到室外宏蜂窝小区的基础上,尽量避免添加过多邻区。

对于高层覆盖,若未做分层,在保证室内小区良好覆盖的前提下,应尽量多做单向邻区关系(即在相邻室外宏蜂窝邻区列表中添加室内小区,而室内小区不添加室外宏蜂窝小区),避免室内信号过多地切换到室外。

(2)切换重叠区域的设置及参数调整

对于室内由多个小区覆盖的站点,需重点关注切换重叠区域的设置,室内覆盖的切换重叠区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切换重叠区域的设置应避开重要出入口、人员交叉流动比较大的区域;

2)切换重叠区域的信号电平应尽量控制在-70dBm左右,过强容易造成切换频繁,过弱容易导致切换掉话;

3)重叠覆盖区域的大小应考虑覆盖区域内人员走动的速度及完成切换所需的时间;

4)对有多个小区覆盖的室内站点,对不同小区之间的重叠覆盖测试,可在考察是否遵循以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完整的DT测试,进一步确定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3)频率问题排查及规划

在室分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出现同频、邻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站点位置的基础信息不准确,容易导致室内外同频、邻频问题;

2)室外宏蜂窝小区的越区覆盖造成同、邻频问题;

3)室内小区的高层区域,容易接收到周围空旷区域的基站信号,造成同邻频问题增加。

所有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网络结构方面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