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盲区覆盖设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已经成为当今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目前已经在近三十个省市开播,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满足了现代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但由于受到地势、功率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确保网络中所有地方的信号覆盖都达到良好状况,一部分地区可能无法正常接收,如高楼的阴影区、地下停车场、边远的郊区、农村等, 因此数字电视的盲区覆盖成为下一步网络建设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我们研制出了一种可靠、廉价的用于解决数字电视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盲点问题的设备----数字电视转发器,也称直放站或缝隙填充器(GAP FILLER)。
数字电视转发器介绍
数字电视转发器是一种无线中继放大设备,在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起到了信号增强的作用。它是扩大已建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解决盲区、边远地区移动通信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转发器按其传输方式分为同频转发器、移频转发器和光纤转发器。
(一) 同频转发器(也叫同频直放站)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施主天线从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接收信号,经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主要特点:结构简单,信号转发时延小。隔离度是同频转发器最重要、也是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工程建设难度较大。
(二) 移频转发器(也叫差频直放站)与同频转发器原理基本相似,不过信号输出的频率被移到了指定的频段。主要特点:结构简单,信号转发时延小,不同频率的收发信号使得隔离度有保证,不会形成自激。工程建设最容易。
力合地面数字电视转发器是为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设计的全新网络优化产品。通过将接收信号增强,同频或转频放大以后再发射,转发后的覆盖范围达0.5~5公里,适合于:
市郊、乡村、交通沿线的覆盖;
阴影区(例如山区)的覆盖;
大型建筑内部、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系统等环境的覆盖。
数字电视转发器主要特点
√ 输出功率范围:1W、2W、5W、10W
√ 频率范围:470~860MHz
√ LDMOS全固态半导体技术
√ 射频预失真技术
√ 多级AGC控制
√ 同频&差频转发模式
√ 高稳定度OCXO参考时钟
√ 高灵敏度
√ 低邻道泄漏
√ 自激保护
√ 体积小、一体化机箱,安装便捷
√ 室内、室外全天候应用
√ 本地/远程监控
√ 符合ISO9001标准
√ 高可靠性
√ 转发信噪比高、比同类产品信噪比约高10db。
√ 产品经过清华大学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力合转发器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 470-860MHz(13号到55号频道)
输出功率: 30~40dBm (功放采用预失真技术)
增益: 90~100dB
自动增益控制范围: ≥40dB
最大允许输入功率: -10dBm即97dBuV
带内波动: ≤1.5dB
噪声系数: ≤4dB
输出驻波比: ≤1.3(开放环境测试)
信号延迟时间: ﹤6uS
带外抑制: ≥60dbc(Fc±20MHz以外)
输出带肩: ≥40dbc
输入输出阻抗: 50/75Ω
监控功能: 本地或远程监控功能(用户可选)
工作温度: -35℃~+65℃
工作湿度: 5---95%RH
外观尺寸: 480×300×200mm
功耗: ≤30W或80W(依不同机型而定)
电源: AC 220V
接头形式: N头
数字电视盲区覆盖解决方案
1) 城市楼宇、地下停车场等盲区的覆盖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因此室内信号比较微弱。楼宇内、地下停车场等盲区的覆盖可采用同频转发器+吸顶天线(或壁挂天线)的方法对室内进行覆盖,楼宇遮蔽等盲区的覆盖可以采用定向天线的覆盖。
2) 边远的郊区、农村等盲区的覆盖
对于边远的郊区或农村,因为频谱相对比较干净,频率使用比较灵活,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移频转发器,用全向或者定向天线进行覆盖。
3) 高速公路,铁路、地铁隧道等盲区的覆盖
对高速公路,因车辆行驶的速度较快,为了达到良好的接收效果,应当尽量保证各点都有较高的接收电平。
在解决短隧道的覆盖时,可在隧道口附近用定向天线进行覆盖(隧道覆盖图1)。
隧道覆盖图1
对于长隧道的覆盖可以考虑采用泄漏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隧道覆盖图2)。
隧道覆盖图2
使用泄漏电缆的好处是:
可减小信号阴影及遮挡.
信号波动范围减少,采用泄漏电缆与采用其它的天线系统相比,隧道内信号覆盖更均匀;
可为多种服务同时提供覆盖,可以与隧道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无线系统(如寻呼系统、告警系统、广播、移动电话),由于可共享一条泄漏电缆,减小了工程安装的成本和复杂性。
以上几种方案是数字电视转发器的典型应用方案,覆盖了转发器应用的大部分领域,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环境,结
- 基于直放站的移动通信盲区覆盖(07-09)
- ICS直放站设计应用(07-05)
- RRU与数字光纤直放站区别比较(07-04)
- TD-SCDMA直放站中的ALC控制(08-29)
- 直放站节能及未来走向(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