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GSM网络整改的关键流程
我国中小城市所占比例已达60%~70%,GSM网络用户规模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且中小城市GSM网络存在的网络质量下降、资源利用不合理、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类似,其网络优化的思路、实施方法具备通用性。本文针对中小城市GSM网络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给出了网络规划和整治流程及方法。
在对一个城市的网络进行规划、整治之前,首先要对所在城市的地理特征、网络规模、人口、用户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所采用的无线设备、天线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解,熟悉整个网络的背景、运行情况等。
其次,应通过以下关键步骤整改GSM网络:对网络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的网络区域进行测试;进行现场查勘、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定位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实施方案;对实施优化后的网络进行评估;最后评价是否达到优化目标,如果未达到目标,继续进行分析、制定新的优化方案。
关键1:网络数据分析及测试
该过程主要对相关区域内的网络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包括网络运行数据和网络测试数据。网络运行数据中包含话务统计数据、用户投诉数据等。
在分析网络数据的过程中将掉话率、阻塞率较高站点及呼叫成功率、切换成功率较低站点统计出来,再结合近半年的用户投诉信息,初步确定出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站或者小区以及需要运营商进行路测、拨测的区域及楼盘。
网络测试数据主要是运营商对上述需要测试区域及楼盘的DT、CQT数据,这些数据是利用测试设备进行抽样测试,能更具体地反映网络特定地点的现状,对后期规划、整改工作有着绝对的支撑作用。
关键2:现场查勘、发现问题
规划人员对之前确定的问题基站及小区,查勘这些站点及其周围站点的情况,对基站天馈现状进行摸底,了解其方位角、下倾角、天线挂高、覆盖环境等,根据现场环境初步判断单个站点可能存在的问题。
下面几种情况为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
有些基站天线在高出周围环境5~6米情况下的天线下倾角,明显看出此天线不能对其所覆盖区域进行很好地覆盖,而且可能会出现越区覆盖的情况。如图1所示。
有些基站天线挂高与周围楼层同高,有些基站天线被新起楼盘阻挡,无法很好地发挥其覆盖作用。
关键3:问题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
在获得充分的数据以后,规划人员需要对网络及基站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可根据用户投诉密集程度在规划整改范围内划分出一些小片区,结合投诉信息、 DT、CQT数据以及现场查勘的信息重点分析与这些问题小片区有关的基站情况,发现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要充分考虑某个基站的运行情况,更要考虑分析周围相关基站的情况及这些问题小片区附近传波环境的影响,将这些基站协调起来共同调整,要避免"捉襟见肘"的情况出现。
一般整改方案包括:切换参数调整、天馈调整、规划宏站、规划室分系统等,其中天馈系统调整又可分为方位角调整、下倾角调整、天线挂高调整、天线位置调整、天线参数调整等。
切换参数的调整。根据路测结果、小区位置和话务分布,调整小区切换流向。一个小区切换的切入、切出有一定比例,20%~80%切出属正常,过低过高均需调整系统。在切换门限定义正确的条件下,信道数不足是切换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调整方法是增加信道数、改变相应参数分流话务量或增设微蜂窝基站。
天线挂高调整。GSM网络在建设初期,站点较少,为了保证覆盖,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都较高。近几年基站站点大量增多,在很多中小城市的城区已经达到大约500m为一个站。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减小基站的覆盖范围,降低天线的高度,否则会严重影响网络质量,造成话务不均衡、系统内干扰、孤岛效应等。
天线方位角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员并不赞成对天线的方位角进行调整,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系统内干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地紧急会议或大型公众活动等,导致某些小区话务量特别集中,就需要网优人员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达到均衡话务、优化网络的目的;另外,针对郊区某些信号盲区或弱区,亦可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优化网络。
天线下倾角调整。天线俯仰角的调整是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选择合适的俯仰角可以使天线至本小区边界的射线与天线至受干扰小区边界的射线之间处于天线垂直方向图中增益衰减变化最大的部分,从而使受干扰小区的同频及邻频干扰减至最小;另外,选择合适的覆盖范围,使基站实际覆盖范围与预期的设计范围相同,同时加强本覆盖区的信号强度。
天线位置调整。由于后期工程、话务分布以及无线传播环境的变化导致的GSM基站难以通过上述方法改善局部区域覆盖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 天线在无线电工程中的作用(12-30)
- 接收天线的分类(08-10)
- 天线分集技术的原理(08-08)
- EMC常用天线介绍(11-09)
- 天线类型的普及与介绍(10-06)
- WCDMA基站天线和多载波功率放大器方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