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英方科技RFID人员资产管理系统方案
人员与资产综合管理系统是采用当今最前沿的RFID技术,开发设计的一套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实现人员管理、资产管理、日常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1、项目概述
(1) 项目需求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们对项目的初步理解如下:某部队大院由于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效率,客户提出建设一套RFID 人员与资产管理系统。系统要求能够能够实现人员与资产的双重管理,对人员和资产的进出进行监控。
(2) RFID技术
RFID 是射频识别技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一套完整的RFID 系统, 是由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通常称作射频卡)也就是所谓的感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 Transponder 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RFID 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射频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各类物品的识别和防伪;
物理性能良好,防水、防磁、耐温、使用寿命长;
射频感应方式读写信息,识别过程无需人工接触;
多重加密处理,全球唯一识别代码,难以仿制;
全程实现智能化,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识别距离远;
数据可加密、存储信息可更改、 识别快速、准确;
具有防冲撞机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2、方案设计
经过对目前相关主流产品的技术特点及开放式人员资产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建议在管理系统设计中采用最新的RFID技术,建立一套安全可靠、设备稳定的安全管理系统。
(1)、开放式门禁通道
采用无源高频的RFID 设备,电子标签无需安装电池,使用寿命长,一般在10 年左右,识别距离最大可达1.5 米,设备工作频率:13.56MHz。
通过对 RFID 标签编码与人员唯一对应,可在 RFID 标签内存储人员的编号、基本资料等,标签容量高达10K。由于无源设备识别距离较短,无法实时监控办公区各区域的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在区域出入口安装识别设备,当员工进出某区域时,软件系统自动登记人员进出。
从以上示意图可以看出,一个正常的通过过程,会两次进入射频识别区域,也会两次切割红外线,这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盲读的情况,两次切割红外线还有判断人员是进入还是离开的意义。当然,设置红外线识别的首要意义是在射频识别未指示时提出警示。 对于上述通道,如果两名人员贴身进入时,容易发生误判断,出现一人多卡或者无卡进入的情形。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建议在管理上要求员工进入通道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采取类似1米线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正确判断人员出入通道的情况。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延缓了出入通道的时间,降低了效率。
为减少误判断情况发生的概率,提高通行的效率,也可以采取别的方式。为此,建议在大楼出入口安装两个通道,每个通道只安装单侧红外装置,实行分段管理。在早晨上班高峰时,两个通道可以同时开放为进入;在下班高峰时,两个通道同时开放为离开;在其他非高峰时间,一个通道为进入,另一个通道为离开。当然,这样做增加了管理的复杂行。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四个通道或更多,其中的几个为进入通道,另外的通道设置为离开通道,不必进行分时管理,减低管理的复杂性。
下图是应用实例:
系统特点:
智能化识别——系统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红外传感技术,对内部员工和外来人员准确、自动识别;
人性化管理——内部人员只需随身携带工作卡片自由通过检测通道,系统即可迅速识别;
信息化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客户端软件,远程实时查看大门的进出情况,监督保安人员的工作状态,提高了整个管理系统的安全级别;
人员卡片(即电子标签)具有10万次的重复擦写功能,可进行多次重复利用;
(2)、资产管理
根据物品的形态,可以在物品上贴放纸质标签、嵌入式标签、吊牌式标签、防金属标签等各种形式的标签,用以记录物品的信息。对于这类普通资产,可以采用移动识别设备实现清点、查询等资产管理功能。
移动识别系统是由一台笔记
RFID 相关文章:
- Mesh、ZigBee、RFID让网络无处不在(11-24)
- RFID标签在超高频全球标准的认证之路(11-09)
- RFID相关技术专利分析(一)(11-09)
- RFID工厂仓储物流解决方案(12-21)
- 美国室内水上乐园采用RFID提升游客体验(04-22)
- Sirit RFID解决方案追踪代阿布洛峡谷核电站重要资产(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