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与数据交换的目的?因此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和远程实时监控及管理.通信距离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其最主要的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受雨雪、冰雹、灰尘等影响小,可全天候工作,非接触地完成自动识别、跟踪与管理,并且可穿透非金属物体进行识别,抗干扰能力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在中国城市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情况下,车辆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难题.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车辆进行识别.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将RFID技术应用于门禁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车辆快速可靠地识别,使安防中门禁管理实现高效化、智能化.
1 系统硬件构成
射频门禁系统由车载电子标签、车感线圈、射频接口、信号处理、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六个部分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射频门禁系统组成结构方框图
1.1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通常也被称为应答器.它内部存储车辆及车主的基本信息,安装在车辆上,为无源标签.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的微波查询信号覆盖区域时,电子标签通过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向阅读器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有效读取距离是6—10m.
1.2 阅读器
阅读器包括射频接口和信号处理两个模块.
射频接口主要负责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它接收来自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指令信号,将指令信号变换为微波信号发送出去;同时,它也接收来自电子标签的微波反射信号,并将微波反射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送到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解码处理.
信号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对指令信号和电子标签数据信号的处理。它接收来自管理系统的指令信号,将指令信号编码后送到射频接口,由射频接口变换为微波信号发送出去;同时,它也接收来自射频接口的电子标签数据信号,将电子标签数据信号解码后送到管理系统.
1.3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处理用户信息 电子标签数据和控制系统信息.它依据用户指令对系统进行控制与管理,接收来自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系统的数据,将指令信号送往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系统,同时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跟安防中心通信.
1.4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闸门机构进行通信控制.它接收来自管理系统的指令信号,对闸门机构进行控制,并将闸门状态反馈给管理系统.即如果从电子标签读取的数据经过管理系统分析为合法通行者,则给控制系统信号,开启闸门放行。
1.5车感线圈
车感线圈选用PBD232地感环形线圈式检测器。该检测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车辆检测器,它的传感器是一个埋在路面下并通有一定工作电流的环形线圈 (一般为2m×l。5m).当车辆通过环形地埋线圈或停在环形地埋线圈上肘,车辆自身铁质切割磁通线,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检测器通过检测该电感变化量就可以检测出车辆的存在。该检测器的响应时间为lOOms,它的各项性能特点能够保证系统准确、快速地检测到车辆到来,并通过数字I/O卡输出信号给计算机,启动读写器工作.
2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的信号处理和系统管理两个部分。信号处理模块软件开发采用C语言,系统管理部分软件采用Visual C++(VC)编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1系统工作流程
射频门禁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首先进行初始化,阅读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询问信号,由射频接口模块发射出去.当电子标签进人阅读器的微波查询信号覆盖区域时,电子标签(应答器)接收到询问信号后将自身的信息反向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到序列号后,进行车辆识别.首先进行防碰撞处理建立通信通道,然后对该数据信息进行解码,解码后将信息送到数据库进行校验。如果校验正确,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如果有错,则提供声光报警.在此过程中,若管理系统没有发送结束命令,则结束一个识别过程后,又开始下一个循环.
图2 射频门禁系统基本工作流程
2.2 管理软件设计
管理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管理软件系统框图
该系统运行于Pc机上。Pc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采集串口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按照通信协议进行校验.若校验错误,则要求"信号处理模块"重发数据;若校验正确,则提取车辆标签信息中的车牌号,与数据库中的车辆信息进行对比.若提取的车牌
射频识别技术 相关文章:
- 美研制出“激光激活”技术 可将RFID芯片植入钞票(04-08)
- 一文了解射频识别技术(11-28)
- 探讨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绿色航空运输中的应用(02-05)
- 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工地的应用方案(03-26)
- 基于Zigbee技术家用无线网络的构架(12-14)
- 无线通信领域中的模拟技术发展趋势(蜂窝基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