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TD-SCDMA系统干扰及解决方案

TD-SCDMA系统干扰及解决方案

时间:01-24 来源:通信世界网 点击:

换带的干扰过大,用户不能正常地收到网络侧的请求消息导致掉话。在几个干扰较大的区域,优化切换参数使得切换发生的地点避开干扰较密集的区域,提前切换到目标小区。切换时间迟滞设置过大将会导致UE无法及时切换,甚至发生掉话,反之会导致乒乓切换。密集城区信号多变,局部区域采用较短的切换时间迟滞有助于及早切换到新小区,从而避免干扰。

⑶寻呼优化调整

  在空载和模拟功率加载下均出现了因CN下发寻呼消息时因被叫在进行位置更新未收到寻呼消息,导致主叫未接通。此类原因占总未接通的30%~50%。被叫的位置更新分两种情况:被叫 UE在呼叫过程中跨LAC区系统内切换,切换完成后在新的LAC发起位置更新;被叫UE在呼叫过程中发生2G、3G网络切换,切换完成后在2G网络发起位置更新。对UE正在发起位置更新的情况,设置寻呼等待机制,打开精确寻呼功能;解决跨LAC/异系统间切换过程中的寻呼失败。当CN发现被叫UE在位置更新时,暂缓下发寻呼消息,待UE完成位置更新后,在新的位置区下发寻呼消息。对UE在新的LAC区尚未发起位置更新的情况,优化2次寻呼策略,增大2次寻呼的时间间隔,为UE发起位置更新争取更多的时间。

⑷信令帧发送策略优化 

  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和测量控制消息在网络侧下发,由于干扰或弱覆盖,UE未收到或不能正确解调。UE收到消息后会发送ACK,若网络侧没有收到ACK,则间隔一定的时间重传此消息,直至最大次数后拆链。模拟加载后调整在RLC层消息的重发次数至最大的32次。

⑸速率匹配参数 

  速率匹配(RM)又称为打孔限制,其主要目的是使多个传输信道复用后总比特数能满足物理层信道资源承载的要求。在高话务情况下信令接续格外重要,信令丢失会导致接入时间过长、切换不及时、掉话等现象。通过RM能够提高信令传输等级,保障信令可靠传输。在物理层资源给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RM参数调整多个传输信道间资源占用的比例,以达到多个传输信道的性能平衡。通过改变RM参数,考量业务信道和信令信道之间的性能关系;找到一组最优的RM参数值,使得业务信道的性能恶化程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使信令信道的性能能够明显提高,在小区边缘用户或用户切换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信令正确传输,达到降低用户掉话率,提升系统KPI的目的。
RRM算法

⑴DCA算法

  传统的DCA主要考虑当前小区的负荷、干扰、码资源占用以及终端的能力信息等,为用户分配合适的无线资源。上行方向根据上行RTWP和上行ISCP综合得到的上行软资源、上行剩余码道数量,下行方向根据下行的剩余功率计算得到的下行软资源、下行剩余码道数量。载频选择的原则包括根据载频剩余软资源排序、载频剩余码道排序、载频优先级排序、接入用户业务类型排序。时隙选择的原则会更多地衡量各时隙的干扰情况、基于空间角度信息的干扰评估、基于剩余资源数的干扰评估。传统的DCA算法更多是依据小区内的干扰和功率综合考虑分配资源,对于邻区干扰考虑较少,而实际上,目前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主要为邻区间的干扰,即处在相邻小区边缘同频同时隙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根据邻区的干扰信息分配资源是针对干扰进行规避的有效策略,该方法主要用于改善TD-SCDMA系统中相邻小区间的同频干扰问题。一个全面的DCA算法应该综合考虑3个因素。

●时间:接入资源分配、切换资源调整;
●对象:频点、时隙、码道、方向资源;
●参考依据:本小区与邻小区协同、基于终端与基站测量数据利用和上下行干扰均衡情况。

⑵TFFR算法

  TFFR算法的基本原理是RNC通过UE测量PCCPCH以判断UE在小区中的位置,将处于小区边缘的UE尽可能地分配在异频上,从而制造一个同频隔离带,以达到消除彼此干扰的目的,如图1所示。当UE处于半覆盖载波时,RNC需要将UE服务小区的信号与其所有邻区信号进行比较,只有当服务小区的信号与所有邻区信号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发起半覆盖载波向全覆盖载波的切换。当UE处于全覆盖载波时,RNC将UE服务小区的信号与其最强邻区信号进行比较,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发起全覆盖载波向半覆盖载波的切换。为防止信号波动导致UE在全覆盖载波和半覆盖载波间的乒乓切换,TD-SCDMA系统需要设置防乒乓定时器以提升TFFR的性能。TFFR解决了小区边缘的同频干扰问题,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同频干扰,从而提升了网络性能。

\

TD-SCDMA高负荷网络

优化效果

  绍兴移动进行了模拟加载。加载前后相关KPI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加载前后相关KPI变化

⑴接入成功率对比分析

55%网络负荷加载后,接通率指标略有下降。经过算法优化后提升较为明显,主要是关闭单信令切换开关,减少接入过程中的信令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