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及防护
化的电磁辐 射过程,主要是在极短的瞬间其放电电流对电路的感应产生噪声,以及放电电流使基准地电位如机壳 地、信号地的电位发生偏移波动,从而导致对电路正常工作的干扰。这种电磁干扰有可能引起电子产品的误动作以及信息的丢失。例如:放电火花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可能使器件管脚电位发生翻转,使计算机程序出错或数据丢失,导致测量和控制系统失灵或发生故障。
一般因ESD损坏,造成电子元器件突发性完全失效的只占10%,表现为短路、开路以及参数的严重变化,器件完全丧失了其功能。突发性完全失效的有如下例子:MOS结构氧化层被击穿,CMOS器件触发门锁;PN结严重漏电、二次击穿、肖特基器件形成热斑、硅片局部区域熔化、电流增益显著下降、铝条损伤和铝条熔断;薄膜电阻熔断;压电晶体破碎。另外,因ESD危害的器件约有90%不会完全失效,而是潜伏下来,发生潜在性失效。亦即,ESD在器件中造成的损伤是一定的,
器件内部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轻微损伤,不足以引起器件立即完全失效,器件的功能仍满足要求。若这种元器件继续带伤工作,随着ESD次数的增加,积累效应愈加明显,其损伤程度逐渐加剧,最终必将导致完全失效。潜在性失效的例子有:二极管反向电流增加、击穿电压降低、金 属电极变质;三极管EB结反向漏电流增大、β值减小、噪声系数增大、金属电极变质;双极数字电路输入漏电流增加;双极线性电路输入失调电压增大、失调电流增大;场效应管栅2源或栅2漏漏电;MOS集成电路输入或输出端与源或漏间漏电流增大、参数退化;薄膜电阻阻值漂移。
3 电子设备的ESD防护
对电子设备的ESD防护,应遵循如下所述的电子产品静电安全防护原则[1] 。
1)控制静电起电量和电荷积聚,防止危险静电源的形成,亦即抑制ESD;
2)使用静电感度低的物质,降低电子设备工作场所的危险程度;
3)采用综合防护加固技术,阻止ESD能量耦合。
针对上述3条原则,电子设备的ESD防护措施主要有如下方面。
3.1抑制ESD的形成
ESD的产生是造成电子设备ESD危害的根源, 因此,电子设备ESD的防护对策,首先要抑制ESD的形成,措施如下[1-2,4] 。
1)采用接地防止电子设备带电。将设备通过金属导线直接接地,或通过紧密结合在金属以外导体上的金属导体进行间接接地。采用这种办法,将所产生的静电迅速向大地泄漏,以防止其静电电压的上升而防止静电带电。
2)提高环境的湿度。环境的湿度影响材料导电性能和保持电荷的能力。当相对湿度增加到50%时,一般物体的静电带电量明显减少,当相对湿 度在65%以上时,大部分物体的表面电阻率都减小,使得静电电荷不易积聚。
3)提高电子设备表面的绝缘能力。人手经常接触的地方,如操作按钮、开关等元器件与机壳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设备机柜表面应涂有绝缘漆或覆盖一些绝缘物质,使得静电荷不易积聚。
4)电子设备所处的工作台可采用防静电桌面、防静电垫和导电地板来保护。工作人员可通过穿防静电服,带防静电手套,防静电环接地的方法来防止静电。另外,铺设防静电地毯,能十分有效地抑制由于人体的运动而产生的静电。一般要求抗静电 地板的表面电阻为105~108 Ω。
5)在必须使用绝缘材料的场所,可使用离子 风等静电消除器,中和绝缘材料上积累的电荷,使危险静电源不能形成。
3.2 采用抗ESD设计和防护加固技术提高
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从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角度讲,常 用的抗ESD措施[3,5-6] 如下。
1)屏蔽机箱。利用金属机箱和屏蔽罩可以使放电电流局限在机箱的外表面,阻止ESD电弧以及相应的电磁场,并且保护设备免受间接放电的影响,目的是将全部静电阻隔在机箱之外。
2)孔洞/缝隙的处理。当机箱表面孔洞/缝隙不可避免时,ESD一旦发生,放电电流会顺畅的通过线路板与机箱之间的寄生电容提供的通路,对线路板造成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线路板与机箱之间加一块屏蔽板,屏蔽板与电路地连接起来。另外,通过孔缝进入的电磁辐射也会对电路产生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缝隙深度,用多个小孔代替一个大孔,在金属构件的结合处使用电磁密封衬垫减小或消除缝隙等措施,加大电磁辐射的衰减。在结构和电气设计时,要使敏感电子器件、电路、电缆远离孔洞/缝隙。
3)信号地与机箱单点连接。如果电路与机箱连在一起,则只应通过一点连接,可防止电流流过电路,否则机箱上的电流会流进电路,造成干扰,另外,将信号地与机箱连接起来的意义还有机箱由ESD发生时,机箱的电位升高,由于线路板与机
ESD 相关文章:
- ESD常见问题解答1(04-02)
- ESD常见问题解答2(04-02)
- 带静电(ESD)抑制的薄膜共模滤波器(04-24)
- CMOS芯片的ESD保护电路设计(08-06)
- 电子产品的雷击浪涌与静电放电(ESD)防护方案(10-06)
- 穿戴式电子产品ESD解决方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