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基站无线门禁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基站无线门禁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时间:01-14 来源:RFID世界网 点击:

 第一章 基站无线门禁方案的提出

  由于移动、联通等通讯基站建设的特殊性,基站的位置分布较为复杂,在我国,地形地貌千变万化,应需要城市农村、山川平原都有可能成为基站的驻足点,且一般都是无人值守的,偷盗现象日益猖狂、使基站的室外、室内设备面临盗窃的危险、容易造成基站无法正常地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智能门禁管理需求也日趋迫切,而因为网络布线的局限性,传统门禁方案不再适用,无线门禁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谈到无线门禁,人们可能会有认知上的误区,以为无线是指读卡器、控制器、电控锁、出门按钮和门磁之间无需连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仅就电控锁供电而言,就必须要有线连接电源供电。另外上述所有设备都安装在门附近,相互连接很简单,不需采用无线。本方案所述的无线门禁技术是指门禁控制器与上位管理计算机的组网方式。通常,门禁系统的组网是采用有线方式的RS-485/422总线,较新的产品使用TCP/IP网络进行联网,这两种方式在基站门禁管理应用中显然存在局限性,RS-485总线通讯距离不够远,TCP/IP网络布线线材投资巨大;现在我们提出的无线门禁系统即是以无线方式将各个门禁控制器与上级管理电脑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无线门禁网络,而这个无线方式利用现成GSM通讯网络,通过短信来实现传输数据,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联网通讯。

  第二章 系统概述、设计原则和功能特点

  一、系统概述

  Kingkang系列门禁管理产品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把智能识别、计算机网络管理、数字监控集于一体的智能门禁,将门禁管理推向一个新的世界。在本方案系统中,我们将采用射频卡门禁机将各通道(这里主要是基站门)的进出管理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散处理,我们可将感应卡作为基站维护人员和巡检人员进出移动通信基站的凭证,可通过电脑生成移动基站门禁通道安全方面进出记录报表,并可通过接入环境检测设备接入联动设备,实时传递报警信息,确保基站稳定运行。

  二、设计原则

  由于安全性和高效率管理的需要,基站门禁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系统的实用性
基站门禁系统的内容应符合实际需要, 建立系统或改造方便简单,使用便捷;软件操作简明容易上手,数据保存移植方便。

  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基站门禁系统是一项不间断长期工作的系统,基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求系统要有一年以上市场的成功应用经验,拥有相应的客户群和客户服务体系。通讯方面,该系统采用的无线联网方式是基于GSM移动通讯网络,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即可保证通讯稳定。

  系统安全性
基站门禁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的同时, 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标准, 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强大的实时监控功能和联动功能,充分保证使用环境的安全性。

  系统可扩展性
随着门禁系统的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基站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同样考虑到将来可扩展的实际需要, 亦即可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子系统, 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 保持长时间领先地位, 成为实际应用的典范。系统设计时,对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合理配置,并且这种配置是可以改变的,设置甚至在工程完成后,这种配置的改变也是可能的和方便的。系统软件根据开发商符合不同历史时期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升级和完善,并免费为相应的应用客户进行免费的软件升级。同时,可以扩展为考勤系统、巡逻管理系统等一卡通工程。

  系统易维护性
基站门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的运转真正做到开电即可工作, 插上就能运行的程度。而且维护过程中无需使用过多专用的维护工具。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前端设备的配置都充分仔细地考虑了系统可靠性,并实施了相应的认证.我们在做到系统故障率最低的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发生问题时,保证数据的方便保存和快速恢复,并且保证紧急时能迅速地打开通道.整个系统的维护是在线式的,不会因为部分设备的维护,而停止所有设备的正常运作.
总而言之,该系统能够更方便、更安全、更可靠地适用基站的管理和监控。

  三、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1. 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ISO/IEC11801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 GA/T74-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0-94
5.《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第三章 无线基站门禁系统结构和配置

  一、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无线基站门禁系统除了通道控制管理功能外,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