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器件设计 > 平面功率分配/合成器的设计

平面功率分配/合成器的设计

时间:12-25 来源:mwrf搜集整理 点击:

。已知阻抗和介质求尺寸的传输线的计算公式在文献【5】中有详细的介绍,不过一般公式都比较复杂,因此我们使用的是一些商用软件来计算的。有HP的Appcad和AWR公司的TXLine。只要将我们已知的条件输入到软件中,就可以得出要求的参数。这里我们要求的是导带的宽度。对于分配器的微带线求出的结果为50Ω阻抗线线宽为2.2mm,70.7Ω阻抗线线宽为1.22mm;对于合成器前两级50Ω阻抗线线宽为26mm,70.7Ω阻抗线线宽为15.2mm;合成器末级50Ω阻抗线线宽为52mm,100Ω阻抗线线宽为15mm。另外,整个雷达功率源的工作频带为860~1000MHz,因此中心频率为930MHz,通过传输线的计算公式,可以此时微带线分配器中的λ/4长度为55.4mm,而带状线合成器中的λ/4长度为80.6mm。

求出电路的具体尺寸之后,就可以绘制工艺图了。因为分配器采用微带线形式,所以可以直接用PROTEL绘制印刷电路板。而合成器是带状线形式的,实际上是机械结构,我们采用的是一个金属盒结构,导带固定在盒中,上下盖板作为带状线结构的上下接地板,盖板之间的距离即为介质的厚度,另外,由于前两级和末级的介质厚度不一样,实现的办法是改变对应处上下盖板的厚度,介质厚处盖板薄,介质薄处盖板厚,其中盒子的材料为铝,导带的材料为铜。因此我们要先画好工程机械图,再送去机械加工。下面是分配器和合成器的平面结构图。在绘制实际工程图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 为了保证分配器和合成器的各路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则必须使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路径长度保持相同;二. 各传输线之间保持一定间距,避免耦合,该距离一般大于介质基片厚度的3倍,就可认为耦合已经相当弱了;三.由于合成器采用的是空气介质,烟此要把导带固定在盒子中部,我们采用四氟乙烯为材料的支撑块把导带支撑起来,然在支撑处相当于介质材料改变了,导带的宽度也要相应的改变。

\

功率分配器的平面结构

 \

功率合成器的平面结构

3电路性能仿真

以上的工艺图虽然都是从经典的电路,严谨的公式中推导求出的,有完备的理论支持,但是对于微波电路来说,理论和实践往往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初始设计出来的电路,一般都需要调整,如果一开始就把整个电路全部做好,再去做实验,肯定比较麻烦。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两个方法同时进行:一. 先对整个电路用软件仿真,观察仿真得到的性能参数,利用软件的参数扫描和优化功能,优化电路参数;二. 即使采用了软件仿真,可以使设计结果最大程度上的逼近实际结果,但也不是完全可靠的,由于分配器和合成器都是采用的主要由三端口分配/合成单元构成的分配/合成阵列,该单元的性能将决定整个阵列的性能。因此我们可以先只做出分配器和合成器的一部分,即只做出一个单元来进行调试。这样显然更加简单保险一些。

我们采用的仿真软件是Applied Wave Research公司的Microwave Office。Microwave office 是一个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的集设计、仿真、优化于一体的可视化微波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在进行仿真前首先要将我们先前确定的电路输入到该软件中,Microwave office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的输入方法,方便直观,然后设定需要仿真的性能参数,就可以用该软件进行仿真。软件很快可以给出电路的性能参数,对于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设定优化值及相应可调整的电路参数值,利用软件的参数扫描和优化功能,改善性能,以得到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电路参数。

下面就是仿真及优化之后,Microwave office给出的分配器和合成器的典型性能曲线如下。

\

分配器输入输出反射系数、隔离度及各路输出幅度典型曲线

\

合成器输入输出反射系数、隔离度及各路输出幅度典型曲线

 
4、结束语
本文描述的功率分配器和合成器在固态发射机上使用后证明,它的合成效率比较高,可以满足要求,可靠性好,结构简单,方便于发射机的维修,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发射机中有故障的放大器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
【1】.E. J. Wilkinson,"An N-way hybrid power divider", IR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MTT-8, p116-118, Jan.1960.
【2】. ADELA.   M.  SALEH,  "Planar Electrically Symmetric n-Way Hybrid Power Dividers /Combiner",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vol. MTT-28,p555-563,June.1980.
【3】.白义广,"径向功率分配/合成器的设计",微波学报,15卷,2期,p189-192,1999年6月。
【4】.Tri T .哈著,廖承恩译. 固体微波放大器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年。
【5】.林为干. 微波网络. 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
【6】.袁孝康,王仕瑶,朱俊达. 微带功率晶体管放大器.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2。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