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过欠压脱扣器_过欠压脱扣器跳闸原因

过欠压脱扣器_过欠压脱扣器跳闸原因

时间:07-14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点击:

作跳闸。

  欠压脱扣器工作原理(见下图):

  

  1、当线路电压正常时电压脱扣器11产生足够的吸力,克服拉力弹簧9的作用将衔铁10吸合,衔铁与杠杆脱离,锁扣与搭钩才得以锁住,主触头方能闭合。

  2、当线路上电压全部消失或电压下降至某一数值时,欠电压脱扣器吸力消失或减小,衔铁被拉力弹簧9拉开并撞击杠杆,主电路电源被分断。

  3、同样道理,在无电源电压或电压过低时,自动空气开关也不能接通电源。

  如何确认:看产品说明书,过压、欠压、断零保护器本身工作电压范围是否60-500V;

  如何验证:把保护器直接接入两根火线(380-450V),瞬间通断数次,然后连续(380-450V)4小时以上,依然正常,就可以。测试过程中,尽管折腾,不要怕它损坏,如果损坏了,毫无遗憾,说明就是谋害、忽悠老百姓的家伙。

  如何选购:

  1、过压、欠压、断零保护器本身工作电压:60-500V;

  2、能保证被保护电器工作在额定电压范围内;

  3、能根据被保护电器的使用特性任意设置延时时间;

  4、响应速度快,越快越好;

  5、能方便验证是否可靠有效,直接用本机测试:电压范围设置、延时设置、跳闸、合闸、自动、手动等。

  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可靠有效地保护电器和防止灾难;

  相关常识:

  1、如果保护器不能控制电器工作在额定电压范围内,即是电器当前没有损坏,久而久之,电器就会工作异常,甚至造成永久性损坏;

  2、被保护的是空调、冰箱之类的,延时时间要设置到300秒以上,因压缩机停电后不能马上启动。所以,要根据被保护电器的使用特性来设置延时时间。

  3、真正可靠有效的过压、欠压、断零保护器,才是防范于未然、更科学、更安全的用电保证。

  过欠压脱扣器跳闸原因

  首先确定断路器是否为非事故跳闸 非事故跳闸系指未发生短路和过载故障而跳闸。断路器不能合闸的原因较多,首先要确定是线路短路和过载原因引起的跳闸,还是断路器自身或控制回路有故障。以下方法来说明查找和确定是线路故障还是断路器故障的步骤和方法。 在确定是断路器故障后,抽出断路器(指抽屉式断路器)检查。

  万能式断路器常见故障检修,因欠压脱扣器失电而使断路器不能合闸电压过低或欠压脱扣器线圈失电故障,都会使断路器跳闸而导致不能重新合闸。以下四种情况会引起欠压脱扣器线圈失电。

  1、保护回路熔断器熔断,如RT14,造成回路不通,欠压脱扣器的脱扣线圈失电;

  2、闭合按钮、继电器接点、断路器辅助触头等接触不良,元件损坏,均可能导致回路不通,脱扣线圈失电;

  3、回路中的连接导线断线、压接螺丝松动松脱,也会导致回路不通,脱扣线圈失电;

  4、由于欠压脱扣器的线圈长期处于通电工作状态,环境污染和衔铁吸合不灵活或铁芯和衔铁之间空气隙过大,都容易使电流过大而导致脱扣线圈发热而烧毁,失去脱扣线圈的功能。 上述故障通过观察和简单的检查测试就可做出正确判断,所以一旦发现故障点就应及时排除,如接点松脱要紧固,元件损坏和线圈烧毁即需更换。

  机械系统故障,造成断路器不能合闸 断路器操作机构经多次跳闸和合闸后,机构严重磨损,可能会出现以下故障。

  1、电动机传动机构磨损,如ME开关的蜗轮、蜗杆受损,就不能驱动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再扣、合闸。蜗轮、蜗杆更换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维修。

  2、自由脱扣机构磨损,使断路器再扣困难,脱扣容易,有时勉强扣住,一遇振动,则自行脱扣;有时再扣后,一合闸就滑扣。这时应旋转调节螺钉,调整脱扣半轴与跳扣的相对位置,使其接触面积在2.5mm2左右,必要时更换相应的零部件。

  3、操作机构储能弹簧故障。操作机构的开断储能弹簧在多次拉伸后松弛或失去弹性,闭合力变小,合闸时,断路器的四连杆机构无法推到死点位置,机构不能自保持在合闸位置,因此,断路器也不能正常闭合。必须更换储能弹簧。

  4、操作机构不灵活,有卡滞现象。由于该类断路器不是全封闭式,若不慎将螺丝、螺母等异物遗落在操作机构中,使断路器操作有卡滞现象,会影响合闸;另外,转动和滑动部分缺少润滑油脂,操作机构的开断储能弹簧稍有变形,断路器也会合不上闸。

  因此有上述故障时,除检查操作机构中有无异物外,还要对转动和滑动部位注入润滑油脂

  电动机过欠压保护的认识和技巧

  大家知道,

  1、电器、电机都有自己额定电压的,超出这个电压,会直接损坏或异常慢性损坏(埋下隐患);

  2、一般电机正常工作电压为170-245V;

3、由于各种原因,电压不能稳定在正常工作范围内,频繁出现过压、欠压、甚至超压,已经见惯不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