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基于RFID的指纹人脸识别技术

基于RFID的指纹人脸识别技术

时间:08-12 来源:EDN 点击:

  为了更一步适应高安全度的要求,门禁系统也经历了RFID卡门禁、指纹门禁、虹膜识别门禁、面部识别门禁系统的变革。

  指纹与人脸识别简介

  一、指纹识别门禁

  指纹门禁系统,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指纹来进行身份安全识别,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和唯一性的特点,其采用高科技的数字图像处理、生物识别及 DSP算法等 技术,用于门禁安全、进出人员识别控制,是符合现代安防要求的新一代门禁系统。本系统以手指取代传统的钥匙及现有的IC、ID卡功能,它利用人体指纹的各 异性和不变性,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加密手段,使用时只需将手指平放在指纹采集仪的采集窗口上,即可完成*任务,操作十分简便。而且避免了传统机械锁、 识别卡、密码锁等由于钥匙的丢失与盗用、识别卡的伪造或密码锁的破译所造成的损失,同时系统还具有屏幕汉字显示功能,从而增强门禁的防护措施,实现了安全 管理的功能。

  二、面部识别门禁

  面部识别又称人脸识别、面像识别、面容识别等等,以下都称之为人脸识别。受安全保护的地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辨识试图进入者的身份。人脸识别系统可用于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

  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成像技术两种。

  标准视频识别是透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 别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公共安全领域。

  热成像技术主要透过分析面部血液产生的热辐射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识别不同的是,热成像技术 不需要良好的光源,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生物化标志着安防产业的又一次里程碑的确立。在新技术的支持下,门禁系统必然会走向新的辉煌。

  指纹识别技术的优点与应用

  指纹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领域较早被开发的,作为研发历史最为长久的生物识别技术,它具备了以下众多优点:

  1、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并且它们的复杂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

  2、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当固定的,很难发生变化;

  3、易于获取指纹样本、易于开发识别系统、实用性强;

  4、一个人的十指指纹都不相同,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识别指纹的模板(样本)不是指纹图,而是从指纹图中提取的关键特征。这样,使得存储指纹模板的存储量要远小于存储指纹图;

  6、读取指纹时,用户必须将手指与指纹采集头相互接触,与指纹采集头直接接触是读取人体生物特征最可靠的方法。这也是指纹识别技术能够占领大部份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7、指纹采集头可以更加小型化,并且价格会更加的低廉。

  由此可见,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方便、可靠、非侵害和价格便宜的生物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在大规模应用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凡是需要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和产品都可以应用指纹识别装置,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下:

  1、刑侦:最早应用指纹识别技术和产品的领域。由于专业的需求特点,更多的是应用1:N模式的指纹数据库检索。

  2、门禁:应用指纹特征识别技术和产品较多的领域。由于门禁应用的环境特点,是指纹产品较容易满足需求指标的领域,它们大多与计算机系统集成为门禁控制与管理系统。

  3、金融:鉴于金融业务涉及资金和客户的经济机密,在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中,为保证资金安全,保护银行客户和银行自身的利益,在业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利用指纹验证身份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指纹身份鉴别产品在金融业的应用已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4、社保:社保系统尤其是养老金的发放存在着个人身份严格鉴别的需求。指纹身份鉴别能可靠地保障社保卡与持有人之间的唯一约束对应关系,是非常适合采用指纹身份认证的领域。

  5、户籍:随着新一代公民身份证的发行,在户籍和人口管理方面,指纹身份鉴别技术和产品是加强政府行政准确度和力度的最佳方法。

  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应用

  人脸识别市场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近几年受到非常大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使用方便: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是一种完全非接触的方式,在识别对象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过程,识别对象不会存在心理排斥情绪;

  直观性突出: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而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正是人的面部图像,方便人工确认、审计,"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不易仿冒:人脸识别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