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池安全性及其监测技术
使用单独的电池监视系统对所有的电池单元进行监控。因此,一般每个电池监视系统(IC)同时监视8-16个电池单元。电池监视IC主要监视个电池单元的电压、温度和电池单元平衡等。
在车载电池监视系统中,电池监视IC并不对各电池单元的电压等的测定结果进行判断,而仅仅将测定信息提交给MCU(微机单元)。
各电池监视IC与MCU,构成电池监控单元。该单元综合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信息,推算出电池的充电状态后传输给车载电脑系统,在这一层次控制对电池组的充放电动作。
图2 评价电池监视IC测定精度的三种方法示例
所以,对电池单元进行电压测定,是电池监视IC重要的功能。相应地,对电池监视IC测定精度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图2为典型的用来评价电池监视IC测定精度的三种电路。
其中,A)电路为使用两组IC对同一组电池组进行冗余监视;B)为从外部提供一个标准电压源2用于确认IC的测定精度。C)为从内部产生该标准电压源。
在这里,A)方法能够增加冗余度,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B)和C)这两种方法使用与A/D转换器的标准电压源1相独立的标准电压源2,将该电压进行A/D转换来评价IC的测定精度。
但是,对于这独立的标准电压源2,还要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由于同一个原因所引起的故障。比如,A/D转换器的标准电压源1与标准电压源2如果采用的是相同的电路,相同的电源和相同的负荷比,则各个电压源更有可能呈现出现相同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趋势。其结果,使用这种方法无法检测出故障。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B)的方式,从电池监视IC外部提供独立的标准电压源2,但这样做有可能增加成本。所以,如何在采用C)方式的同时,保持标准电压源2相对于A/D转换器的标准电压源1的独立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说,作为保持独立性的手段,采用不同的电路等措施。这方面涉及到各电池厂家的内部秘密范畴,本文在此割爱。
四、使用电池监视IC发挥电池单元的最大作用
综上所述,电池监视IC的主要任务是
1. 测定电池单元的电压
2. A/D转换
3. 与MCU通信
执行这三项任务的目的,是完成电池监视IC的最主要的任务:
4. 保持电池单元的平衡
电池监视IC随时监视分配给自己的各电池单元的端点电压,并将测定结果传送到MCU处。MCU则通过解析各电池单元的电压,分析这些电池单元之间蓄电容量也就是电池单元平衡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出现偏差,则MCU对电池监视IC下达指示,确保电池单元的平衡。
目前,确保电池单元平衡的方式有被动均衡方式(Passive balance)和主动均衡方式(Active balance)两种。
被动均衡方式使用在电池监视IC中构建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或在外部追加的MOSFET以热能方式进行放电。
通过被动方式建立电池单元平衡的优点是整个系统非常简洁,但缺点也很大:将剩余能量强制放电会引起整个系统的能量效率低下,和蓄电池尽量保存电能这一主旨背道而驰。
主动均衡方式是将某个电池单元中剩余的电能转移到其它的电池单元,从而保持各单元的均等化。其缺点是整个系统比较复杂,但同时可以提高这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现在,很多锂离子蓄电池中已经开始在电池中加入保护电路。比如市场常见的18650型锂离子蓄电池(笔记本电脑中经常使用这种型号的电池),从编号方式来看应该是长65mm/直径18mm,可实际上,最近的这种型号的电池,因为中间增加了保护电路和各种保护措施,所以长度加长到 68mm左右。
现在国外推出的电池监视IC有:
Linear Technology公司推出的LTC3300-1高效率双向电池监视IC
Freescale公司推出的面向工业和汽车的可控制14组电池单元的电池监视IC——MC33771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凹凸科技)公司推出的电池管理单元(BMU)和电量计量芯片等
另外还有罗姆(ROHM Semiconducto)公司另辟蹊径,开发的电子双电层电容器(EDLC,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以及与其配套的监视IC——BD14000EFV-C等。
五、国外电池监视IC的研究
现在各厂家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能量密度和输出密度。同时,根据电池的不同使用方式,尽量突出其特性。比如,车载蓄电池主要发展方向是小型化、高能量密度和能够承受高速充放电;家庭生活用蓄电池,则强调大容量、低成本和较好的耐久性;医疗机关用的蓄电池则注重安全、安定性,而对成本方面则不太要求。
在日本,2010年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位容量成本为20-30万日元/kWh,2
- 七大前沿科技技术盘点及典型解决方案汇总(02-04)
-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主要解决方案(02-15)
- 储能电池技术百花齐放,呈互为补充态势(02-22)
- 车载电池管理系统SOC现状分析与挑战(04-04)
- 动力电池系统构成及所面临安全风险(04-30)
- 汽车风洞试验技术以及整车调试盘点TOP4(03-22)